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贺小兰
[导读] 创新,是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要求
        贺小兰

        四川省绵阳市沙汀实验中学   

        摘要:创新,是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而且要创新教学手段,给予更多创新空间,在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分层问题指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实验探索模式,设计多层次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研究过程中,应开展项目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在知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1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1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脱离传统僵硬化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课堂。其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思想,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的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合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评价的公正与客观,让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保持学习热情,并在创新实践方面得到进步。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
        2.1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思维组织课堂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会按照知识传授的一般过程进行讲解,练习,测验等基本的过程。学生一般在这样的模式之下逐渐的习惯,并且做到熟练,能够根据老师的反馈得出一定的经验,从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应用已经学到的方法。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要用创新的思维组织课堂,一方面从形式上进行创新,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觉。另一方面,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要不走寻常路,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各种互动性强的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之下,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行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们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可以模仿教师,在模仿到一定程度,学生会自主地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这样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就获得了提高。而素质教育改革一直强调,我们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具有开放的心态,要兼容并蓄,要带着开放灵活的思维组织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创新意识和行动。


        2.2践行课标,在层次问题引导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到: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探索和分析,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激发科学学习的热情。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着手,在问题引导中启迪思维,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弹力”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层次性问题:第一,海绵为什么会发生形变?第二,手对海绵有力吗?第三,是不是所有的形变都会产生弹力?这样的问题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运用弹簧、橡皮泥、橡皮筋等教具展开实验探究,在问题解析中培养创新思维,在问题解析和实践探索中认识产生弹力的条件,探索弹力三要素,也能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让理论知识于问题解析和实践探索中得到有效解读。
        2.3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正所谓“培养个性就是培养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培养他们不畏权威的独立个性,进而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穿着旱冰鞋推墙时会发生什么?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比起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会让其记忆更加深刻。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个性思考、探索创新中获取知识。
        2.4多做生动的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具体实践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电阻实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以及实验的电路图是什么样子?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师应在实验完毕后带领学生积极总结经验,并做出评价。
        2.5抓住现实生活当中物理现象的时机
        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实际。物理学科是与生活各种现象息息相关的,打雷下雨、汽车运动、摩擦升温、物理退烧等,都是与物理知识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当中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每天都会走路。在夏天的时候,学生走在路上,没有感觉。但是到了冬天,一遇到下雪天气,道路结冰,在一样的路段上经过时,学生便会发现脚下难以法理,用力之后反而会滑出去。这是因为学生的鞋子底部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学生整体受到重力的影响,在学生用力的时候便是给自身市价了一个前进的指向力,自然学生便会滑出了。
        参考文献:
        [1]吕振杰.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J].中国新通信,2020,22(2):179.
        [2]周安全.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3.
        [3]贾怀远.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2,(29):44.
        [4]王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思维深刻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
        [5] 康阶明.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第2期).
        [6] 黄虎洲.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2020,(第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