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雷1 陈小睿2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竹友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6105001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小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610500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本文强调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活应用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问题;生活情境;应用思维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愿意学习,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而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为直观的内容,通过数学教师的启发与教学过程的互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开小差”等问题,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还有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知识。如,九九乘法口诀、时间等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进而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数学相关知识,使学生有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三)感悟数学魅力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知识是空洞的,不存在的。因此,学好数学能帮助人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进而感悟数學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有效应用
(一)课堂生活化导入
美国著名教育家曾经指出,针对孩子来说,经验远远要比知识更有积极意义,经验是先于知识的,如果着手于经验,将更有助于学生判断知识,以及养成思维。因此,能够看出,运用生活元素,也就是生活经验,开展数学学习,有理论性基础。所以,教师要能融合生活元素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情境,通过情境导入新的课程。开始“时间与数学”这节课的教学前,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与数学的关系。教师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全家要一起去旅游或看远方的朋友,一般你们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现在,有个小朋友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为学生们播放视频:大家好!我叫瑶瑶,今年7岁了,我上一年级了。最近,我们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家想在9月份,利用我爸爸、妈妈和我的休息日,全家一起回老家看望奶奶,可是我爸爸和妈妈的工作比较特殊,休息日是固定的,我们应该安排在哪几天比较合适呢?而后教师提出帮助小朋友解决这一难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一家三口每个人的休息日,然后接着播放录像,给出每个人休息的时间,引导学生找出每个人共同的休息日,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就能一起去看望奶奶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知识和思维,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二)选取生活化素材
数学课堂上教师选取了合适的数学素材,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首先,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着手,发现其中的生活元素,编辑组织成为数学教学材料。
像一些动画片、动画人物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素材。其次,要能保证学生可以真正理解素材的含义,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行发掘数学的生活元素。最后,教师要能将生活元素与学生思想融合在一起,切不可随意增加学习任务量,因为这样只能加重学生心理和身体负担,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规避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指引学生正确地学习。北师版小学数学的“文具店”小节数学课程内容,充分显示出合理选取生活素材的积极意义。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文具的价钱,提问学生知道了哪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多少钱?通过提问,像笔记本的单价是每本3.15元,你知道它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肯定,同时,指出: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点后面的第一位数字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数字表示几分。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中,表示商品价格的这些数,与平时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新知,认识小数和小数点。
(三)解决生活化问题
教师通过生活元素开展教学工作,还应当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可以开展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以此强化学习训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以数学眼光看问题和事物,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做”,只有会“做”,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在有效融合生活元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目的训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从而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相遇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涛涛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解释原因。老师提出该问题就是涛涛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路线的线段图,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借助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正确用方程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方程应用技巧。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
众所周知,数学产生于生活,最终又要为生活提供服务,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体现生活元素,用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强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还能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也就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周长”这节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动手操作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作业布置的目标是通过探究测量平面图形(直线和曲线)周长的方法,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让学生准备好测量工具:皮尺、直尺、线绳等。事先给学生提出建议,要动脑思考,再动手操作,自己测量后与同学交流。第二天课上交流时,有的学生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运用了段量法;有的学生用线绳来测量曲线图形,再用尺来量线绳的长度,运用了缠绕法。在体验的同时,学生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周长,从而更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运用价值。小学数学老师在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当中,要严格遵循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结合当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需求,加强创新及创设更加多样的、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合理的生活情境,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黄刚.人生十六七.2017(1).
[2]袁海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11):177-178.
[3]朱玉晓.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23-124.
[4]刘学军.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3):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