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
常熟市石梅幼儿园 215500
摘要: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将会对其个人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对于幼儿知识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其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基本目标,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道德修养,使其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及时发现幼儿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与错误,并进行纠正与引导。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制定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特点的教育工作方案。这不仅是幼儿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
引言
习惯是一种相对定型的行为和动作,会自然地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和某些条件下反复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如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沟通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等。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好习惯是好品质的基础,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重要表现。我们要从幼儿抓起,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防止形成不良习惯。
1家庭教育对幼儿园中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1.幼儿入园难适应
初入园的孩子刚从家庭走向社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如:幼儿在家的生活通常是随意性较强,既没有内容的规定,也没有时间的限制,相对而言,幼儿园的生活必须遵守相应规则。有的孩子通过乱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引起老师的注意,当发现老师不但不会就此妥协,反而会进行说教时,就会做出更激进的行为。有的孩子在家没养成午睡的习惯,导致在幼儿园一到午休就一直哭闹,不肯上床,影响其他孩子休息;在家吃饭时总是由大人喂,因此到了幼儿园不会使用勺子;喝水时双手总是放在裤兜里,不肯自己端着杯子。这些都是由于在家大人放纵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两三个月都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1.2父母没有及时进行强化
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周末与孩子相处时,就想尽各种办法弥补自己忽略孩子的事实。不少家长也反映为什么孩子在园就能自己吃饭,回家了却不愿意动手,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没有及时强化在园受到的影响,而是肆意放纵。家长不迁就孩子,孩子的进步就很快,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就很快能得到巩固;反之,易使孩子从小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家园教育必须保持一致。我们常常用“5+2=0”这样的算式来形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意思是说,即使一星期中有五天学校的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周末两天家庭教育的支持,约等于白费功夫。幼儿园作为专门的集体教育场所,由受过专门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的教师在专门为儿童创设的环境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水平,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全面发展教育,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严格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国家的法律规定来制定的,其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目的性是家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而家长往往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从成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来教育幼儿,使幼儿教育成人化。
2家庭教育对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的改善建议
2.1创造良好的家庭教养氛围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家庭的教养环境会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家庭氛围是潜在的散发着惊人力量的教育基地,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会决定性的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状况。
2.1.1父母需要有较民主的行为方式和作风
家长要在家庭中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的交流中平易近人,不专制。这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父母也要摆正扮演的“角色”,把自己放在朋友的角色上,然后是长辈和老师,一定不要给孩子展现过多自己的社会角色。还要给孩子适当满足的关爱,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按照成人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孩子的行为。
2.1.2家长要着重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
在日常中,夫妻之间相互关爱,相敬如宾,对邻里和睦相处,客客气气,同样的孩子就会和玩伴们团结和谐。也有的家长与邻里勾心斗角,争吵不休,与他人交流时言语粗鲁,这会让孩子自卑烦躁并且不讲道理,言语不友善。也会有家长对待老人言语粗鲁,有的还会虐待老人,孩子耳濡目染就会也认为老了的人都没有用,思想上就会变得冷漠。
2.1.3让爱存在于家庭的角角落落
在家庭中创造出温暖和谐友好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而能够营造出这种良好氛围的关键就是让爱弥漫在家庭中。在家庭环境中爱是可以有很多种类型的,会有父母之间的爱,家庭成员对孩子之间的爱。
2.2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幼儿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幼儿时期模仿性比较强,他学习的环境是家庭,学习的对象是父母。因此,作为幼儿的父母不要以为小孩小,不懂事,而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如果父母粗话连篇,幼儿也会时不时的口出粗话。如果父母彬彬有礼,幼儿也会对人有礼貌。笔者曾经在一辆公交车上见到这样一幕:一个三四岁的男童,一边嬉笑着,一边不停地说“你这个小娘们”。也许,他觉得这句话很好玩,于是不厌其烦地在公交车上说,引得满车的侧目。很显然,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他的爸爸用这句话说过他的妈妈,让他听到了,学到了,于是就出现了上面一幕。这件事,看似是小事,其实是大事。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孩子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的话,可能孩子还会学到更多的不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言谈,父母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举个例子,如果父母平时出门的时候穿戴整齐,幼儿就会跟着学,一出门,他就会要求父母给他穿这穿那,打扮得漂漂亮亮。反之,如果父母穿着太随意,幼儿也会很随意。再如爸爸经常打骂妈妈,幼儿的心灵中就会种下同样的影子,他长大后就可能对自己的另一半动粗。可见,家庭生活无小事,父母时刻要注意,明天的孩子行为差、不听话,往往就是今天你的行为对他产生的影响。
2.3要从生活细节里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从出生起就像一张白纸,在生活中,用各个小细节去涂上多彩的颜色。通过活动与结果的反馈,促使孩子形成对某件事的反应——继续或者中断刚才的某种行为。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习惯。看到过这样一组漫画:父亲指责孩子玩具丢了一地,孩子在一旁嘀咕着说“你的报纸丢的比我还乱”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的各种行为是父母行为的折射。在家庭生活中的细节里,父母如果能以身作则,那么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树立一个好榜样的同时与孩子讲道理,对孩子来说更具有说服力。因此父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语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关注幼儿的每一个细节,在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家园合作,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更新教育理念,幼儿园也要对家长进行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家庭教育对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家园关系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刘冬丽.做好家与园的沟通是促进幼教工作的原动力[N].承德日报,2008-7-21(6).
[2]陈育红.注重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娄底师专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