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万虹霞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万虹霞  
        江西省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343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其教学成果。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应用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践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新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而立足实际生活,秉承着数学知识服务生活、源于生活的宗旨,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1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受到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老师给小学生展开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往往都过于单调,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这样一来,便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1.2简化小学数学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计算方式,小学生往往都难以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更加密切,学生便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所表达的内容。利用生活化展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便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1.3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一般来讲,数学老师给小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往往都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将数学计算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内容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价值。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者,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小刚在期末考试中进入了前十名,小刚的爸爸给了小刚一百元的奖励,小刚带上这笔奖励和之前攒下的35元零花钱去买零食,超市老板算了下小刚买的零食要40元,请问小刚付钱后还剩下多少钱?在学生完成计算之后,还可以继续提问:如果小明之前攒下的零花钱丢失了,那么小明买了零食后还剩下多少零花钱?通过这种比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2.2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生活课程中,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必须注意设计教授的内容,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活。例如,当老师谈论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通过替换春季,夏季,秋天和冬天四个季节的交替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学生可以了解循环少数继续像四个季节一样循环。其次,为了在小学实现数学教育,学生必须坚持将熟悉的生活材料用作教育内容。为此,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来保持学生的主要地位,并创造各种教育环境,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并渴望获得知识。又比如,在对于计算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在为学生建立虚拟购物的情景下,把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分配1000元人民币。学生在课程中模拟购物环节,通过对于购买物品的计算,最后得出支出成本。情景设置使学生能够体验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更有效地融入学习中。
        2.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提高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将其与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而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供科学的指导,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问题。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超市工作人员在摆放东西的时候,都是按照什么要求对其进行摆放的?”当学生做出回答后,就可以让学生对牙膏、饼干、铅笔、饮料等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摆放,使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及相关的经验对其进行处理,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精选合理化的数学问题,并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为小学新课改工作的有序开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福祥,牛生才.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59.
        [2]汪其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及优化策略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07):39-40.
        [3]徐海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2).
        [4]刘百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剖析[J].学周刊,2019(18):111-112.
        [5]于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