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数学动力,拓展数学思维——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王莲莲
[导读]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是激发数学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王莲莲
        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小学        250200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是激发数学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在阐述小学数学中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必要性的基础上,就集合数学动力,拓展数学思维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期望能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动力;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是贯穿于学生阶段的重要科目,相比于其他学科学习,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教学内容枯燥且难以掌握,这使得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科目有着不同程度的畏惧和抵触心理,这不仅阻碍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使得学生难以领悟数学的特色和魅力。新时期,集合数学动力,拓展数学思维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使得其热爱数学,掌握数学学习动力,形成数学学习思维,继而为后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拓展数学思维的必要性
        作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思维对于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知识掌握和数学核心能力培养具有深刻影响。从数学教学过程来,数学思维包含两个教与学两个方面。
        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思维指导,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创新,能为具体的教学互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较高可行性。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将数学知识作为整体,然后对相关额知识进行提炼、抽象、概括、升华,这使得教学过程较为清晰,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规律。
        从学习过程来看,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时,其才能更加容易的理解、记忆和领会所学的数学知识,这表明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学生学科学习具有深刻影响,其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素质教育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思维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并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为数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开新的突破口,其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数学教学中集合数学动力、拓展数学思维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对于教学生而言,其自我约束力较差,然对于自身较为感兴趣的事物,其能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以此来集合数学学习动力。在数学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抽象的教材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实际,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进而使得具有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欲望[2]。
        譬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中,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吸引,我在课堂引入中设计了一个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然后让小朋友讨论谜底是什么。当学生说出闹钟、表等答案时,我拿出提前准备的指针表,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答道钟面上有大格子、刻度、小哥、时针、分针、秒针,也有的学生说到钟面上有12个大格,一个大格有5个小格子,此外,有学生回答秒针走的最快,时针走的最慢。最后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并上前来尝试着自己将时针、分针调整到对应位置。整节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仅能准确读出具体的时间,还学会了时间差的计算,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2、以开放式教学集合数学动力
        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均是围绕教材开展的,这使得教学内容相对有限,对整体教学造成一定局限,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集合数学动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的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兴趣,使得学生具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如在《长度单位》学习中,课本教材是从“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引入的,随后向学生介绍相关的长度单位。其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长度的衡量拥有足够的概念,同时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最后,学生应能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的测量方法,自行测量所需数据。在本章节教学设计及实施中,为集合学生动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在介绍完教材内容后,我让学生分组测量身边的事物,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测量课本和课桌的长与宽,测量同桌的身高,测量黑板、窗户的边长等,在实际测量中,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单位)进行表达,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自觉性较高,有效地提升了数学学习动力。
3、通过数学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从教学过程来看,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活性的有效手段[3]。新时期,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这是因为进行艺术性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快速集中到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上来;同时,通过艺术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艺术提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进行问题思考。
        譬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习中,很对学生不理解“满十进一”的概念,这使得整体教学效果较差,很对提问学生都不能快速准确的作出解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提问过程中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动手操作,这样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可就在我们身边,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具体而言,我让学生回家后,由家长帮帮制作一些小棒,然后在数学计算的时候,采用摆小棒的方式进行计算。在提问“34+16等于多少”学习是,我先让学生一个一根的数,数够10根后捆成了一捆,然后将34分成三捆和单独4根小棒,随后又将16分成1捆和6个单独小棒,最后将单独分散放得小棍数了一遍,刚好为10根凑成一捆,这样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小棒是5捆,代表5个十。通过这种“问题+动手”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掌握了34+16=50的具体指示,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此外,摆小棒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熟练掌握了“满十进一”的规则,拓展了数学思维。
4、加大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信息是时代下,多媒体教学设备早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法面面,其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建设“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能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集合数学动力,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譬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阶段,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列出“不进加位、进加位;不退减位、退减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此外,教师还可利用App与家长进行联系,做到教学过程的双向监督,这样能及时扫清盲点、弥补短板,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结论
        集合数学动力,拓展数学思维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新时期,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集合数学动力,拓展数学思维的必要性,然后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拓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岩.掌控数学动力发展数学思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文渊(小学版),2019(4):156.
[2]应秀燕.拓展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小学高段数学"拓展微课"设计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6):72-74.
[3]杨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9(5):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