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缪小兵
[导读]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优化各科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缪小兵
        四川省绵阳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优化各科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集视听于一体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信息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领域的育人需求,则教育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其目的是通过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政策,来促进对学校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其中,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具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明显作用。
        1信息化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分析
        1.1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师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包含着一定的概念和规律,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性作用,同时数学知识也是社会各行业发展进步的前提。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利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增加表象认知经验。从而锻炼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系。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整合,帮助提高新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1.2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增大容量
        通过不断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主体意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下集中注意力进行数学思考。
        2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科内容日益丰富,相应的学习压力也会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为了切实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在课堂设计环节注意情境的打造,让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数学。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技术支持下,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堂呈现方式下进行数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不断地成果评估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高效的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基本平面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呈现性将万花筒的呈像特点进行展示,学生们会看到色彩斑斓的美丽图像,而且每转动一下位置就能变幻图案,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绚烂景象,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入,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发现里面的图形都有对称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拿出三角板进行图案的描绘,在堆叠的过程中呈现出层次感超强的图案,仿佛自己也制作了一个万花筒。然后再开始整理相关的平面图形知识,达到课堂环节的顺利推进。
        2.2合理寻找整合的切入点
        合理寻找整合的切入点,突出其整合的重点和价值,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提供保障。并且对整合的切入点找准,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找准整合的切入点时,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为有效防止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则教师可以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两者整合的切入点,并且在教学期间,结合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全面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中心对称图形,然后,在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分享中心对称图形。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视频,让学生讨论一下两个旋转的图形关系和共同点,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也能最大程度地进行提高二者良好结合的时效性。
        2.3加强对有效融合的重视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重视,并且明确两者整合与融合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为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并且让其教学效果达到所理想的状态和目标。与此同时,两者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全面对数学资源进行整合,转变以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过于表面化的问题,打破“书本搬家”的教学局限性。而且教师在整合期间,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的需求,还要充分地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加强对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中数学“中点四边形”的内容时,要加强对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收集与整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与中点四边形知识有关的设计图形,有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面进行丰富。比如木窗图片等。
        2.4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板书加口语讲解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过多的思考与探究空间,创新思维被禁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探究空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课外优质资源,如数学相关的视频、音频等,通过模拟演示各种数学知识达到扩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5以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点的解析及生动呈现,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为简洁,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和教学课件的引导下,积极理解、思考教学内容,保持思维活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这种学习过程会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关于圆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车轮设计为圆形的原因,教师可借助Flash设计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小动物们各自骑着圆形、方形及三角形车轮参加比赛的情景,使学生直观理解车轮为圆形的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优化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繁琐、抽象及逻辑性强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有效化解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慧,等.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9(4).
        [2]张定强.当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3]沈作斌.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9,(15):166.
        [4]金英.信息化环境下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