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德育为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顾秋鹏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还关注于素质水平
        顾秋鹏
        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还关注于素质水平。对于小学体育科目来说,其学科的综合性强,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文就现阶段“德育为首”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体育如何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进一步发挥德育功能,做出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德育;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家庭,走进校园,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对德育功能的渗透,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小学的体育课程主要以集体性的训练活动为主,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性,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对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性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1.1 培养坚强意志
        在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中,会安排大量的体育训练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效果。通过学生参与一些体育项目,比如说跑步、拔河等等,在这其中,都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能够在面对挫折挑战的时候,可以迎难而上,挑战困难,不怕吃苦,不断地开发自我的潜能,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项目开展的技巧,给学生讲解规则,也可以设立一些合适的目标,激励学生努力达到标准,在一次一次的体育训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让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抱有坚定的信念,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1.2 提高团队意识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从小的家庭生活中,没有其他同龄人的参与和陪伴,就难以养成合作、分享的意识,甚至严重情况下,一些学生还会出现自私、自利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在日后,难以融入社会大集体中。而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性强的教学活动,其中有很多的体育项目,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完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体育项目,比如说篮球、足球等等,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一己之力。所以,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地积极与同伴配合,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逐渐将自我中心转移到团队中心上来,共同帮助团队,取得体育项目的好成绩。
1.3 树立集体观念
        通过一些集体性体育活动的进行,比如说拔河比赛,跳大绳比赛,能够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而集体又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促进和推动力量,从而更好的理解集体精神的深刻含义。每个人对于集体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但是正是每一份小小的个人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凝结成强大的、坚不可摧的集体力量,所以每个人对整体来说,都有其重要作用。

学生确立了正确的集体观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积极意义。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化措施
2.1 差异性教学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喜好,为其选择合适的体育训练项目以及活动,而不是沿用一贯的教学套路,在教学内容上比较死板、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活跃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身体和体能素质,都不尽相同,面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教师在设置目标任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难度,为学生安排最适合其身体状况的训练目标,从而能够让学生得到根本上的体能提高,还能够增强体育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对体育课充满了期待和兴趣。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保证课时的有效进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涉及到的内容多样,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提取核心内容,让体育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阶段,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影响。比如说,在长跑项目中,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耐力、体力。所以在长跑项目进行前,教师应该为学生明确跑步的技巧,比如说起跑姿势、手臂摆动幅度,呼吸方法等,让学生基本掌握以后,为其设定一个适宜的目标。这一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平时缺乏锻炼,体能跟不上,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在一旁给予鼓励,陪着学生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坚定意志,以及面对困难不退缩、永不言败的坚毅品质。在一些球类项目中,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而类似于拔河比赛这种集体项目,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在集体活动中,为自己的团队积极贡献力量,齐心协力追求最后的胜利,能够促进集体力量的凝聚,树立正确的集体观。
2.3 在实际中体验教学
        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的发挥,要多设置探究性强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现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在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时候,就能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开发新创造思维,在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实现道德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感受,来达到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在合作与探究中,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到的修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阶段性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并且积极、努力实现,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总结:综上所述,在“德育为首”的背景之下,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主动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功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合理。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提升道德修养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赟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足球训练课程开发的评价:问题,成因与对策[J].体育风尚,2020(08):147-148.
[2]邱美春.聚焦核心素养,探索体育精神——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0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