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王德利
[导读] 合作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王德利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第一中学  
        摘要:合作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有其比较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一种互动性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标当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特别是在初中数学学习当中,合作学习更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已经很多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课堂合作流于形式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合作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其中重要一点为学生没有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或者说没有“尝到甜头”。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探究,课堂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
        2.没有划分个性化小组,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初中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性,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个性化较强,较易产生叛逆心理。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课堂小组划分,只是按照学生所在区域进行小组的划分。很多学生与周围的同学早已很熟悉,合作学习时缺乏新鲜感,课堂合作的效率不高。另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的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合作小组长期固定,没有轮换,造成学生合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3.任务布置简单或任务目标不明确,学生无法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
        教师对合作任务的选择不合理。例如,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有理数》一章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课堂,对有理数的理解有难度,在选择合作任务时,将题目的难度降低。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很可能适得其反。在进行小升初的准备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七年级的教材。将题目难度设置过低,在合作中也缺乏了挑战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外,很多教师未能对学生的合作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很多学生进行独自摸索,不得其法后,学习积极性往往也遭到了打击,对课堂合作学习也仅仅是走过场了。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堂缺乏有效控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聊天、吵闹,扰乱了课堂秩序。


        二、加强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分析
        1.划定个性化的小组,根据合作效果进行定期调整
        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需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小组的划分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合作效率。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对小组划分的情绪变化,避免将存在矛盾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从而激化矛盾。另外,教师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时间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可以建立评测机制,在划分前与划分后进行考试的测评,对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逐渐划分出最佳的小组,充分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2.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时间进行充分把握。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尽量充足。其中的重要原因不仅仅在于此章内容较难,学生独立学习难以掌握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勾股定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进度以及课堂秩序进行科学控制,合理发挥教师的控制能力。
        3.合理设置合作任务,加强引导式探究学习
        教学任务的布置是课堂合作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结合。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掌握教学内容。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任务设置时,可以将合作任务与实际问题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题材,进行相关应用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进行多种方法上的引导,引导学生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寻求适合自己小组的合作方式。同时,纠正合作方式的偏差,找出个性化的小组合作方式。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开展下去,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三角函数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旗杆或教学楼高度,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学任务之后,让小组成员分工配合,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得出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完成教学任务.又如,统计和概率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统计十分钟内通过某十字路口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客车的数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与坚持,针对出现的状况能够及时解决,科学、合理地掌握教学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合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小组教学,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昭林.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0,3(50):1647-1648.   
        2.张正华,安国钗.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J].数学通报,2012,8(07):294-295.
        3.陈丽娟?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