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保
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心初级中学,432800
摘要: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善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要务,由于小学数学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趣味性较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还能增加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的意义,以及如可开展,希望有所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教学研究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有一段日子了,但是具体的实践方法还没有具体的指导准则,一切还需要广大的教师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并且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的心理更容易接受。
一、利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还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与进入社会中可以有所帮助,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且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不是很成熟,思维能力还不够发散,认知能力不够,所以引入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见一些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会主动想着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防止现实教育生活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与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事物的判断与理解还停留在直观感受的层面上,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比如说老师可以在课前讲解一些关于不懂数学闹出的笑话或者一些小故事,小朋友大多都很喜欢做游戏,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小游戏当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了,学生也会更喜欢上数学课。另外老师应该主动和同学交流和互动,设置一些学习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更好的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有效的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首先,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深入了解,深入挖掘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对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更加灵活一些,在备案过程中,对于一道题的解法可以进行多种探究,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开拓眼界,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情境使学生与数学更加亲近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对于数学难免感觉枯燥,老师应该给予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尽量减少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利用较生活化的言语进行讲解,同时老师在课堂讲解时应该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和今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好好学习数学。
(四)、利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课堂的40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对于知识充分理解并做到灵活运用,老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同时布置好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老师应该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练习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运用起来更加熟练,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实践分析
(一)、案例“小数的性质”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是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当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同学让家长带学生去超市购物,买多买少无所谓,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超市的价目表,记一些商品带小数的价目,提前了解小数的存在,使学生在正式学习时不感觉陌生,更容易理解一些。在上课学习时,老师可以向同学搜集同学记的价目,比如说12.30元、10.05元、5.08元、3.0元等等,这样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设置问题,比如说将12.30元、10.05元、5.08元、3.0元这些标价中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会不会发生变化?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由此引出“小数的性质”的学习,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二)、案例“加法估算”
数学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转变以数字计算为主的作业布置方式,可以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设计一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作业。比如说,当学习“加法估算”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放学后去文具店进行调查,以一定金额作为定值进行选购东西,在选购时难免会出现超出或者不足设定金额的情况,经过反复实际操作,学生就能根据所学内容最终寻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两位数加法”
愉悦、温馨、熟悉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进来,提升课堂效率。比如说在讲解“两位数加法”时,老师就可以建立一些相关的生活情境,比如说,老师在课上就可以提问,“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有没有想去的呀,想去的举手?”这时,学生的氛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这时老师可以装作有难处,说:“但是呢,老师遇到点问题,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帮老师解决一下。由于学校给的经费有限,老师只能租两辆大巴车来接送大家,一辆大巴车只能坐70名学生,现在有4个班,分别是33人、34人、31人、35人,那么我们要怎么安排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动物园参观呢?”这时学生就会集思广益,大胆积极的进行讨论了,老师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入学习内容,传授教学知识了。
结束语:综上所述,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授课效果,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今后的理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49.
〔2〕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23):222.
〔3〕柯慧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