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
成都市华西小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公平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由此提出了“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高效展开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打造“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氛围,是现代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小学数学“随班就读”教学实际,深入探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策略探讨
引言:“随班就读”是由于我国特殊儿童的日益增多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教育公平的教学模式,儿童无法选择他们的出生,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却可以为这些特殊儿童带来良好的教育,让这些孩子也能够像普通孩子一样交往、生活、学习。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式“随班就读”教育的展开不仅能够真正完善孩子的学习思维,也能够帮助特殊的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真正全面展开融合教育。
一、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的内涵
“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内涵是让身体、心理、大脑发育不正常的孩子进入普通班级,与正常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使这些特殊孩子能够平等地生活、融入社会,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与其他孩子一样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融合教育的内涵就是让这些特殊孩子能够真正融入班级与社会,其强调特殊儿童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强调教育公平的实现,融合教育是给每一个孩子机会,让他们能够享受平等融合教育,“特殊融入、社会接纳”才是融合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由此可见,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的教学目标是相互重叠的,是以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素质和胸怀。
二、随班就读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及意义
与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同,“随班就读”的班级中拥有一些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特殊学生,也许有的特殊学生大脑智力发展不够完善,思维能力较弱;也许有的特殊学生先天残疾或者后天不足,在心理方面有所缺陷(比如严重的多动症),因此,就教育班级的组成这一方面来说,随班就读与传统教育就有十分大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为了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随班就读也完全区别于传统教育。
三、基于融合教育视角研究小学数学随班就读教学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制度,营造良好教学融合氛围
相比于普通学生来说,随班就读的学生是真正的弱势群体,为了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保护这些特殊学生,避免他们受到普通学生的歧视和冷暴力,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建立属于本班级的数学教学制度,以营造良好的教学融合氛围为基础,在健全制度的辅助下,全面展开小学数学融合教育。
例如:作为随班就读班级中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课程中设置了学习登记制度、学习互助制度两种制度,在学习登记制度中,考虑到特殊学生中也有着不同的特殊情况,我为智力较弱的学生专门设计了不同的课后学习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引领下,根据自己作业的完成度进行登记,同时,也要登记不会写的题目,在完成作业后还要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一次简单评价,并交由教师进行检查。
在学习互助制度中,我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性格,将学习成绩好、较有耐心的学生与智力不足的特殊学生安排到一组,将较为安静、内向的学生与多动症学生安排到一组,希望他们彼此的性格能够互相补充、互相限制,一起共同学习。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育学生平等学习意识
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特殊学生,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都相对较弱,教师的表现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随班就读课堂中,教师也应以身作则树立学习榜样,带领普通学生一起,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培育学生的平等学习意识,让特殊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表现,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融合教育。
例如:在上课时,我会着重观察特殊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学生自由思考和做题的时间,会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在学生遇到不懂的题目时,即便是他们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也会保持和蔼的态度和耐心的教学心理,一遍一遍地为特殊学生梳理数学学习的思路。在课下,我会邀请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共同探讨一个数学问题,让特殊学生能够积极地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了他们一个自由发挥和学习的空间。
(三)合理安排数学课程,尊重特殊学生成长个体
由于在小学数学随班就读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差较大,为了能够以融合教育的方式促进班级学生的数学整体发展,教师应合理安排数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握相教学节奏,在教学中尊重特殊学生的学习成长个体,让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与普通学生共同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使小学数学随班就读教学课堂能够顺利展开。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根据班上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他们布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并给予了学生更长的学习时间,并不对学生的作业正确度提出过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我还会对特殊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引导特殊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预习,并为学生推荐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趣味数学网络课程,让学生能够自主展开学习。同时,在正式的教学时,我也更加注重引导特殊学生的学习思路,站在他们的学习角度思考问题,以更加简单、精炼的语言为学生讲解相关问题,让特殊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针对多动症、智力较差的学生,我则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定期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笔记,并导引学生在笔记中添加一些经典的例题。在上课前,我也会精心准备教学课件,从基础部分逐步深入,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都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融合教育的效果。
(四)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推行小组合作互助计划
小学数学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联系着,因此,教师可以以教学活动为基础,将学生的学习目光转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科学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在活动中有效推行小组合作互助计划,让普通学生带领特殊学生共同学习、耐心引导,真正促进随班就读班级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发展。
例如:在讲解简单的数学加减法之前,我为学生设计了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提前在教室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具和零食,并标有不同的价格。在活动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活动小组,并给予学生一些人民币,在教室中真实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以最好的价格买到最多的东西。活动过程中,我鼓励特殊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与自己小组的伙伴共同研究,同时,我也引导普通学生带领特殊学生共同活动,实现小组学习互助,哪个小组购物最快最好,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趣味数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特殊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做到真正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融合教育。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的教学意义,要在小学数学班级中为特殊儿童营造良好的融合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生平等学习的意识,并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帮助特殊儿童与其他普通同学建立积极的学习关系,从而有效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形成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欧阳叶. 论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及实施策略[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1):9-13.
[2]徐梅娟. 浅谈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教学的策略[J]. 现代特殊教育(12):21-23.
[3]郭文君. 浅析随班就读学生融合教育氛围构建[J]. 才智, 2019(32).
[4]焦庭芳. 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个别化[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