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让学生情趣飞扬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衡威
[导读]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衡威
        江苏省邳州市碾庄中学221300
        【摘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要摆正认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改革
        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生涯的起点,所以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围绕着初中物理教学所开展的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而且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改革浪潮下,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思维应用到实际物理教学之中,借此来丰富教学内涵、为学生营造出全新的教学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其实初中物理原本就是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这方面的改革创新刚好迎合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文中笔者就相关问题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分析
        其实教育原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学生则是社会的集中缩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领域也诞生了一系列新方向、新理念。而运用生活化的思维开展物理教学则能够为稳步推进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工作注入新动力。现代社会中,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即便未来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会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1】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现、培养并强化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之后才能够让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营造出动手实践的机会,无论何种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应当如此。
        对初中生来说,虽说这一阶段的物理课中并没有涉及到过于复杂的知识点,但想要完全掌握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并不容易。由此着手分析,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打破上述格局,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分析自己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便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理论知识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有机会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并且为学生搭建起全新的学习平台。例如《电路初探》,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电学、电力有关的知识点。也许有个别男同学会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而且在生活中进行过这方面的实践,但他们却没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当然对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来说也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2】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笔者给班上的学生布置了一个记录家用电器耗电量的任务,让他们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系统的计算一下家里各类家用电器的耗电量。虽说这类活动有些枯燥,但班上学生还是在家长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而这也帮助他们叩响了电学与物理世界的大门。其实上述活动就是运用生活化思维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典型例子,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多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改革的策略分析
1、新课导入环节的生活化教学
        新课导入是物理教学的起点,能够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面对全新的物理教学形势,教师若能够在这一环节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便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

与常规新课导入模式相比,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新课导入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之后学生便可以亲身感受、体验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这方面的改革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搜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并对手边能够接触到的教学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之后才能够选出合适的方法与策略完成新课导入工作,进而为物理教学改革注入新动力。
        例如《气体的压强》,教学中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为学生演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生活小实验——“瓶子变瘪了”。首先笔者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并对学生进行了展示,之后笔者又拿出了准备好的一杯热水并将其慢慢倒入了瓶子之中。等待5min后,笔者又将瓶中的温水倒了出来,然后又迅速盖上并拧紧了瓶盖。完成上述操作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瓶子,可以看到装过热水的瓶子慢慢变瘪了。在出现瓶子变瘪的现象之后,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之后有学生表示自己也想操作一下刚才那个实验,于是笔者又指导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了二次演示。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对“大气压”的概念建立起了直观、立体化的认识,而在讲解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时,学生也都学的非常认真,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解答刚才的实验现象,所以实际教学质量实现了进一步提高。
2、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改革
        除了讲解课本知识之外,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讲解课本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环节的改革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特定知识点的性质和实际教学目标,之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筛选、整合素材,最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完成物理知识的讲解。需要强调的是,这方面的改革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之后教师再配合相应的教学策略或引导干预措施便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
        例如《力》,为了让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情境:首先在一开始上课时将准备好的排球交给了学生,之后让他们自由演示接球和传球时的发力动作并体会在发力时手部的感受与球的变化。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发力时球发生了变形,有的学生说自己用手拍球时会感受手非常疼。上述感受其实已经触及到了笔者想要让他们明白的物理学原理。而且在这类教学措施的引导下学生也在物理课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能够让其端正学习态度。
3、通过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生活化的物理作业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改革以及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例如《物态变化》,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曾尝试过给学生布置观察物体物态变化的课后作业。首先要求他们准备一瓶矿泉水,然后将其放在冰箱的冷冻仓里进行冷冻,记录下完全冻住需要多少时间。其次让他们自由选择将这瓶矿泉水融化,然后再记录下具体耗费的时间。期间,要让他们仔细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时出现的现象,最好是形成书面的研究报告。布置完上述作业后,笔者还在上课时给他们留出了展示作业成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总结】运用生活化的思维与教学模式开展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最终也将实现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以上笔者就此开展了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1]肖龙喜. 回到生活的土壤——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浅谈[J]. 文理导航(中旬),2020,(09):1.
[2]缪以春. 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 启迪与智慧(中),2020,(08):9+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