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蒲平英
[导读] 劳动教育是在新时代教育推动下产生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
        蒲平英
        重庆市秀山县龙池镇中心校;邮编:409904
        摘要:劳动教育是在新时代教育推动下产生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在关注小学生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技巧,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独立生活。小学阶段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劳动教育最有效的开展阶段,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进行简要探析,论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
劳动教育就是将小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同劳动技能、劳动内容、劳动日常等进行联系,在学生学习到课程教学知识的同时,能有效掌握生活劳动技能,提高自身劳动能力。劳动教育对学生日后个人学习发展来说可谓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近年来劳动教育开展也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了。
一、劳动教育渗透小学数学的作用
(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新课程教学改革推动下,学校教育不再只是传统的单一关注学生文化课程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各方面素质能力培养等,必须保证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而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端正学生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不仅对学生开展文化教育,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贴合新时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加强数学同生活联系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过程中,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因此,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加入还能有效加强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学习知识变得具象化,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知识点的内容,提高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效果,降低数学课程学习难度,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二、渗透途径研究
(一)教师有意识的联系劳动教育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知道劳动教育的作用、重要性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加入劳动教育内容,在不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学习,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从而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开展者,只有教师具有教学意识,教学活动才能有序开展,劳动教育目标也才能达到。
(二)给予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机会
        劳动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实践,所以在小学数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应当更多的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通过实践掌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劳动教育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找到课程教学内容和劳动教育之间的关联点,以关联点为切入,让学生展开同数学学习知识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以此督促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本质,加强劳动教育的效果,满足当下时期的教学新要求。


(三)进行日常劳动教育分享交流
        为了提升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就自己上期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交流分享,探讨自己在进行劳动活动时的感受和状态,寻找劳动活动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所思所得。通过初步的劳动教育交流分享,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劳动教育积极性,让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学生劳动教育学习的情况,进而针对性解决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开展效果。
三、实践分析
(一)教师有意识的联系劳动教育实践分析
        比方在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这一课程学习中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同劳动教育进行联系,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平常在家中所见物体的重量,推测,并由教师准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猜测重量后,再由教师进行称量核实。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平常在打扫卫生时,所用到物品的重量,并对重量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以此提升数学知识点学习效果。
(二)给予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实践分析
        关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知识点和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真理,培养品格。比方说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利用所学知识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买一次生活用品,或者可以在家内制定“奖励计划”,即学生做家务获得相应额度的奖励,通过劳动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点的认识,既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又达到劳动教育渗透课程学习的目的。
(三)进行日常劳动教育分享交流实践分析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每堂课前让学生自由进行劳动教育分享交流,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比方说上文所提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劳动,以此获得相应额度的报酬,既让学生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又让学生实现劳动教育渗透目的。教师就可以以此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在做家务时的感受,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对劳动和数学知识点的认识,巩固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当下教学新时期的重要要求,有助于加强数学课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能让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劳动教育实践,并对劳动教育感受和结果进行分析,促使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推动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开展,满足当下学生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培育优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数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按比例分配”教学实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9):177?178.
[2]冯柏昌,袁国红.刍议小学生劳动教育[J].教育革新,2019(06):66?67.
[3]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2019(04):149?150.
[4]郭世兴.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探索[J].青年时代,2017(09):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