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小飞
永州市冷水滩区杨村甸乡中心小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众多行业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和现代化。作为教育界则更应该努力将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管理相结合,提升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展开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管理;改革
1教学管理现状
1.1老师认识程度不够
学校老师不熟练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技术认识不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渴望度低,甚至不乐于去使用。尽管一些老师认为互联网教学模式对当前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便利,但他们并不乐意做出改变,也很难将该技术运用恰当。因此,总体来讲,从观念出发,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他们采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推进互联网教学。
1.2老师对互联网的运用不熟练
互联网教学模式想要完美实现,对老师熟练运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如何将教学任务与网络技术完美融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并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获取和处理。就目前而言,教师的搜集能力不足,整合能力弱,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并不熟练。
1.3学生信息素养和兴趣不足
老师是网络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才是老师最关注的问题。老师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只把完成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任务,以至于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低,也对网络教学缺乏兴趣,没有教学信息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
2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管理改革探索
2.1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投入资金和人力,引入和建成校园网络应用平台,建立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等等。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实现学校管理、教学资源自动化、无纸化流通。使学校管理从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转变,提高管理效率。
2.2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管理以智慧管理为核心
传统的管理决策系统采用各种定量模型操纵数据,只对半结构化、结构化和具有明确过程性的决策问题提供支持,不能根据决策环境的变化提供主动支持。智慧管理则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通过对外界需求进行合适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的过程。而且,智慧并不等于智力,其精神内核是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
2.3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的帮助对推动互联网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学习平台运营而生,学习和生活难免会涉及网络技术的运用,部分学校也可以对这类新新网络平台进行很好的利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家校交流群,老师可以对学生在家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从而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家长也可以通过群内交流,更好地掌握学生在校表现。这种管理模式合理有效地为双方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2.4“互联网+”时代的柔性组织管理
“领导、下属以及他们(工作)情景三者间的共同互动至关重要。领导力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产生的”。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组织制度对员工的约束力日益减弱,弹性工作、远程工作等成为常态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学校的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网络化,“比层级结构更能体现出柔性,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这就更适合运用柔性管理方式,即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非权力影响力创立、总结、提炼、倡导、宣贯、实践组织文化,从而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把组织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柔性组织管理,学校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实现组织机构再造(即重新打造学校的各个机构和工作流程)和教师角色再造(即教师角色的多元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将个体从制度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形成了一场人性自我解放的社会运动”,更好地使学校管理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
3结束语:
综上,作为学校管理者,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创新,跟上互联网的脚步,适当改变教学思路和形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新兴技术获取资料,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阳.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方法——以微信群平台的创建与应用为例[J].新校园(学习),2018,000(004):6.
[2]袁艳红,通旭明,李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学校信息化管理研究[J].科学咨询,2020,000(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