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熊光 李倩茹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神经内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收治的共计8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头晕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头晕情况和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头晕患者接受了优质的临床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头晕发生频率降低且持续时间更短,预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供血不足的头晕患者积极开展对症优质护理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头晕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预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脑供血不足;头晕;价值;效果
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病因,一旦发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危害性极大,如果不早期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病情发展可能会致残、致死[1],除了常规的对症支持外,科学的系统化护理工作也是保障头晕患者预后康复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了本院治疗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共计8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该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收治的共计8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头晕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7.2±1.7)岁,实验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8.7±1.6)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的诊断条件;②无精神病史;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遵从医嘱的患者。两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具有一定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包括体征优化、健康指导、出院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等,实验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①安排经验丰富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症状、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的不同,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开展合适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的严重性。并利用图片、视频、文章等配合讲解科学治疗的成功案例,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抗拒治疗的消极情绪,引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以积极、正确的科学态度应对脑供血不足疾病。②药物治疗在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大多数需要结合打针、吃药、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处方药物,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加重病情。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师的指导对患者的服药时间、用药数量、服药类型做好详细的记录。③起居饮食护理,脑供血不足患者由于其脑血管功能受损,治疗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为了稳定患者的病情、促进身体康复,必须做好起居和饮食的护理工作。空气污染和噪音可能会使患者更加焦躁不安,治疗环境的选择上必须远离噪音和污染严重的地区。护理人员要充分地结合家属的配合,保证环境干净舒适、室内通风透光,定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结合天气的变化增减患者衣物。饮食方面要为患者制定不同的合理饮食方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头晕情况和预后护理满意度得出结果。
头晕情况:由医护人员做好详细的随访和记录。
预后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共100分,20题,其中包括患者对护理阶段各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等。根据患者的评分分为三种情况;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太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头晕情况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接受了优质的临床护理后,和对照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相比较,头晕发生频率降低且持续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头晕情况对比
3 讨论
做好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改善患者的头晕症状、减少患者的头晕发生频率、提高治疗的效果、还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接受了优质的临床护理后,和对照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相比较,头晕发生频率降低且持续时间更短,预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脑供血不足的头晕患者积极开展对症优质护理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头晕的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适用。
参考文献:
[1]屈艳.全面护理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的作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4):101.
[2]吴小红.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