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疼痛在持续时间、NRS评分降低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NRS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疼痛护理干预;疼痛持续时间;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是过多饮酒、胆石症及高脂血症等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患者病变程度轻重不等,症状较轻的患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呈自行性,有着良好的预后。如果胰腺出血坏死,还可能激发感染、腹膜炎甚至休克等,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胰腺炎以持续且强烈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而生理性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缓解患者疼痛,身心不适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到治疗效果[1]。疼痛被临床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和处理,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展开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这可以精准的管理疼痛,改善因疼痛引发的负性心理,确保患者配合治疗。本次研究以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4.53±5.68)岁;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5.19±5.73)岁。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具有正常的认知沟通能力;(3)患者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重要器官严重疾病;(2)存在精神疾病;(3)沟通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遵医嘱给药治疗,定期测量血压,观察患者病症变化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疼痛知识宣教。在患者入院当天,向患者发放疼痛评估宣传手册,向患者说明不同分值疼痛的感觉,让患者学会自我评估,从而更好的向护理人员反应身体感受。鼓励患者参与到自身疼痛管理过程中,不要耻于向家属表达疼痛,更不要忍耐疼痛,向患者说明及时处理疼痛问题是自身的责任。定期开展疼痛知识讲座,通过现场互动帮助患者更好的明确疼痛分级。(2)心理护理。除了关注患者身体疼痛外,还要积极疏导患者情绪,帮助患者缓解内心压力。向患者说明疼痛是急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在实际护理中保持耐心和良好的态度服务患者,赢得患者信任,从而表现出更高的依从性。可以依据患者要求,在病房摆放绿植,提供书刊等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向患者讲述疾病治愈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恢复信心,缓解内心的焦躁不安。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安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3)疼痛护理。指导患者使用呼吸松弛、自我暗示等方法来放松身心,转移疼痛。依据疼痛评估结果遵循医嘱指导患者口服布洛芬,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等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若患者身体情况允许,鼓励患者在家属协助下下床活动。定期对患者疼痛区域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动,改善患者疼痛。
1.3观察指标
(1)情绪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反应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分值越低,患者情绪越好。(2)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反应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分值低于4分,为轻度疼痛或无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高于6分为剧烈疼痛,统计护理后NRS下降程度。统计两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3)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等,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情绪状况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病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发展危重症胰腺炎可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出现剧烈且持续性的疼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症发展造成的危害[2]。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其不仅能确保各项治疗计划顺利实施,还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生理疼痛及心理不适,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传统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关注患者病症变化,但是其忽略了患者的内心感受,这不利于改善患者因疼痛产生的负面情绪[3]。疼痛是身体受到伤害后产生的信号,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身心感受,因此疼痛多伴随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果仅由护理人员来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很难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感受[4—5]。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述疼痛的评估方法,并鼓励患者参与到评估过程中,这有利于提高疼痛评估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确保疼痛干预方案的准确性。从另一个角度将,患者的参与也能降低护理人员在该方面的工作负担,从而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减少护理失误[6]。患者的疼痛知识宣教以及鼓励患者参与是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同时,护理人员还会关注患者的内心情况,积极的情绪疏导有利于改善疼痛产生的负性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7—8]。在疼痛护理干预下,患者亲自参与到疼痛评估过程中来,患者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在疼痛干预及心理疏导下,患者的身心不适也能得到改善。疾病带来的不良体验得到缓解,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身心不适,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171-172.
[2]吴晓丽,刘卫红,林素,郑美虹.优质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5):174-175.
[3]袁悦.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9):126-127.
[4]周祥花,苏仕功.疼痛自主评估结合舒适护理干预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及焦虑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06):849-852.
[5]潘硕.浅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内科的综合治疗及整体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250+252.
[6]陈云玉.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182-184.
[7]彭发艳.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02):310-312.
[8]韦惠云,韦素雨,黄莉,等.分级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4):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