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
(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渝北401120)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9年5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37例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临床效果、并发症、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平均切口长度(3.22±0.74)cm;平均手术时间(33.21±7.41)min;平均出血量(30.25±8.41)ml。患者均治疗成功,总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加强围术期处理,腹腔镜手术时机和方法对治疗胆结石与胆囊炎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低,现已得到了全面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胆囊炎;胆结石;临床效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
胆囊炎与胆结石除常规规律外,还需结合病理生理、临床症状综合分析。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尤为关键,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而微创腹腔镜手术得到了重视。有研究提出:腹腔镜手术费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早日出院,手术成功率高。为此,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手术效果作进一步探究。
1研究背景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研究时段:2019年5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37例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其中,男(n=26),女(n=11),年龄59--78(平均:65.4±2.5)岁。其中,腹痛5例、发热4例、腹腔伴发热9例;无显著表现,体检时发现19例。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临床外科学》中胆囊炎、胆结石诊断标准;年龄在50--80岁之间。(2)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2)精神性疾病、免疫性疾病。(3)中途退出,依从性不高者。(4)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腹腔镜手术方法:全麻,创建人工气腹,经腹腔注入CO2气体,压力控制在10--13mmHg,确定3个穿刺点,第一个孔为腹腔镜孔,位于患者肚脐上部。第二个孔为操作孔,定位在剑突下2cm位置。将手术剪、分离钩、手术操作器械放入该孔。第三个孔在右端锁骨正中线、肋缘交叉右下2cm位置,将无创伤牵引钳放在该位置。器械放入腹腔后,无创伤钳提起胆囊颈部,根据生理解剖结构分离。切断胆囊管前需结扎胆囊管,暴露胆囊三角区,胆囊动脉分离后结扎。最后,胆囊壶腹部采取解剖处理与游离,切除胆囊,逐层缝合。
1.3评价指标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与胆囊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与血象正常。实验室检查呈阴性)、并发症(气腹、出血、感染)。
1.4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百分数(%)表示,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患者平均切口长度(3.22±0.74)cm;平均手术时间(33.21±7.41)min;平均出血量(30.25±8.41)ml。总有效率为36/37(97.30%)。其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其他均无并发症,发生率1/37(2.70%)。
3讨论
胆囊炎与胆结石都是多发病,多数为胆囊炎的发生。因胆囊炎内伴有结石,抑制胆囊管,胆汁无法排出从而发生细菌感染造成胆囊炎[1]。不过,也有患者胆囊内无结石,细菌通过血循环进入胆囊引起胆囊炎。胆囊炎患者因胆汁成分变化、胆汁浓缩,炎性坏死物质出现胆结石[2]。胆结石属于代谢性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现如今,医疗技术基本成熟,有研究提出:微创技术通过临床实践在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方面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通过对该类疾病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均获得了良好反响。
本研究中,患者均治愈成功出现,且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3]。这是因为:首先,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影响患者手术病死率的直接要素,传统倾向于保守治疗,但疗效不理想。因此,手术时机的选择要规避没有做合理准备盲目手术又要在最佳手术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在选择手术方式上,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局部病变情况综合分析。例如:最好一次性彻底去除病灶,改善梗阻,充分引流,恢复胆功能。而腹腔镜微创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脏器暴露时间从而减小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此外,近几年有很多研究也证实了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皮儒先[4]通过对70例腹腔镜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得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李良标[5]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治疗得出:早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无论是在出血量还是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方面均低于延期手术组(P<0.05)。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实施术前评估,分析患者手术耐受性、病理组织的炎性程度尤为重要,做到手术安全、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疼痛感。因此,我们认为:腹腔手术是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首选方案,手术指征良好,预后效果理想。
综合分析,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炎与胆结石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康复,早日出院,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尉鹏,夏清华,唐学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045(003):177-182.
[2]吴虎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腹腔镜术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018(0z1):39-41.
[3]俞鑫苗,陈伟鑫,张军苗.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8,023(003):480-482.
[4]皮儒先,龙玉屏,樊惠菱,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安全性及预后评估[J].重庆医学,2018,47(002):198-199,202..
[5]李良标.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回顾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9,23(006):1173-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