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月8期   作者:周爱红
[导读] 探析脑卒中重症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
周爱红
(兰州市第一人医院急诊科;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重症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收集2019.03~2020.01本诊室接治的脑卒中重症患者开展研究,统计60例,采取双色球法分组,即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常规组施行一般护理,干预组采取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NIHSS、认知功能改善幅度相较于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与常规组比,干预组压疮、误吸等并发症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卒中重症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可改善认知功能,临床运用价值高。
关键词:脑卒中;重症患者;标准化护理;认知功能
脑卒中属常见性脑血管病症,随物质水平提升,人们生活压力、饮食结构变化,该病患病率正以逐年升高趋势呈现,是致使患者死亡、残疾的关键因素。重症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极易发生误吸、压疮等并发症,其中误吸多因吞咽障碍所致,压疮则是因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影响治疗效果,且延缓康复进程。研究表明,于重症脑卒中诊疗期间配以护理干预可进行并发症的大幅度降低,改善预后[1]。本研究对2019.03~2020.01收诊患者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03~2020.01本诊室接治的脑卒中重症患者开展研究,统计60例。纳入标准:满足脑卒中重症患者判定标准;患者知情研究。排除标准:罹患精神类疾病;严重意识障碍。采取双色球法分组,即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常规组男女数量比为18:12;年龄上限、下限80岁、52岁,均龄(66.52±7.21)岁;干预组男女数量比为17:13;年龄上限、下限78岁、50岁,均龄(65.02±7.3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施行一般护理,包括监测生理指标变化、协助翻身、予以按摩护理等。干预组采取标准化护理:①组建标准化护理小组,每一小组分管固定对应的患者,由护士长就护理工作展开指导和监督,组织组员学习标准化的有关护理知识,提高总护水平;主动与患者交谈,明确其心理状态,并适时辅以疏导,严密监视生理变化,一旦有异常表现,即刻反馈。②功能锻炼。依据患者卒中后功能状况进行早期训练方案的制定,嘱其实施健侧主动运动,如伸屈、握拳、旋转等,结合训练效果予以适当负荷运动;按摩患肢,按摩以揉捏交叉进行,时间15~20min。③呼吸道护理。定期为患者排痰,清理口腔异物,减轻呼吸道刺激;针对无法自主排痰者,借助雾化亦或是机械辅助排痰,执行无菌操作;参考呼吸机运用情况为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操作,湿化后将痰液予以有效排出,然后送检,为临床防治及治疗提供指导。④于患者病床旁粘贴“防治压疮”等标识语,定期协助其翻身,保持动作轻柔,以防对其他皮肤组织形成损伤,如若患者有大小便失禁现象,需为其及时更换床单,擦拭皮肤。⑤营养指导。早期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待其吞咽功能改善后恢复至流质食、半流质食、普通饮食,保证能量正常供应。
1.3 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参考NIHSS评分量表制对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状况实施比较,分值42分,分数越低越好;同时以简易智能量表进行两组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分值30分,>27分为认知正常;<27分视为认知障碍[2]。
②并发症。如压疮、误吸、吸入性肺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认知功能用(±s)表示,以t进行检验。护理效果用率表示,以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NIHSS
干预组认知功能、NIHSS与常规组比具显著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并发症
干预组并发症率3.33%(1/30)较常规组20.00%(6/30)明显下降P<0.05,具统计学意义(χ2=4.043)。
3.讨论
    脑卒中为重症脑血管病症,致病机制为机体脑血管破裂亦或是阻塞使脑组织缺氧、缺血,直至坏死。近些年,该病患病人数愈加增多,据资料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人数60%左右,一般见于中老年人,且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重症脑卒中患者需接受重症治疗,此类患者常常处于昏迷亦或是半昏迷状态,极易出现误吸及窒息等不良事件,累及患者生命。另外,处于昏迷状态下,因患者活动受限,局部皮肤长期遭受压迫增加压疮风险,需融入有效的护理,以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转归。本次研究中,干预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相较于常规组具明显优势P<0.025,提示标准化护理效果理想。标准化护理通过组建护理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就护理要点及技能展开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予以功能、饮食指导,文献指出,早期实施功能训练可促进认知、神经功能有效恢复,训练以渐进式为主。同时做好患者安全防护护理,粘贴醒目标识,防止压疮形成,且做好误吸预防干预,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气管插管,密切注视各生命指征,确保护理安全性[3]。
综上,脑卒中重症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可改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明燕.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231-232.
[2]蒋卫丽,张洪涛,侯丽梅.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76-177.
[3]梁珍珠.动态急救护理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6):169-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