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 袁婧通讯作者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400036)
摘要:目的:就无创呼吸机治疗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0例),对其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在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呈良好趋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通过与治疗前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数据间存在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对其实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呼吸衰竭;疗效
在临床中,艾滋病属于常见病症,具有传染性特点,处于晚期阶段极有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如肺孢子菌肺炎等,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干咳、发绀、呼吸不畅等症状,基本无痰液咳出,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导致呼吸衰竭的出现,一般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期间可不用给予插管处理,抑或是应用镇静剂,患者可正常饮食、吞咽等,治疗安全性较高[1]。本次研究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0例),回顾性分析了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0例),男性患者占比较大,有27例,女性患者相对较少,有23例,年龄最大的为59岁,年龄最小的为27岁,中位年龄为43岁。已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沟通障碍、精神异常及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提前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数据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即指导患者服用复发新诺明(TMP-SMZ),每隔6小时一次,剂量为SMZ 18.75~25mg/kg,TMP 3.75~5mg/kg;口服醋酸泼尼松,每日剂量控制在60至80mg,同时给予抗病毒、解痉、祛痰等对症处理。另外,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主要内容:应用我院提供的呼吸机,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呼吸机模式,以ST/T模式为例,呼吸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6至20次,吸气未正压、PEEP、吸氧浓度分别设定为12~20cmH2O、4~6cmH2O、30%~60%,氧饱和度不低于90%,治疗时间每天不低于10小时,指导观察患者的病情稳定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留意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如若有出现无效,抑或是病情恶化情况,就需给予有创通气等对症处理[2]。
(3)观察指标
针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相关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其转归情况,合理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认真记录各生命指标变化等。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经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1)各指标情况
在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呈良好趋势,通过与治疗前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数据间存在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2)并发症情况
在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胸闷、腹部胀气各1例,占比分别为2.0%、2.0%,心律失常2例,占比为4.0%,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讨论
针对肺孢子菌肺而言,其又被称之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受免疫功能缺陷的影响,艾滋病患者的卡氏肺孢子菌会出现过度增殖情况,当发生病变后,进而引发肺水肿等病症,最终造成呼吸不畅,抑或是严重低氧血症情况的发生。在以往的治疗中,大多会采用呼吸兴奋剂、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患者极有可因呼吸肌疲劳而出现呼吸衰竭情况,病情发展较快,增加了死亡的可能性[3]。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到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促使不良气泡中进入气体,从而达到改善气体分布的目的,可对患者的痉挛支气管起到扩张的作用,纠正患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预防低氧血症,抑或是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一定的时间。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些几方面: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可保留患者的进食、语言功能,治疗过程可随时中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4]。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在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呈良好趋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通过与治疗前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数据间存在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说明,针对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其治疗难度较高,如若治疗不合理,极有可能导致死亡,而无创呼吸机治疗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等优势,患者易接受,应用价值明显,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05(4):133-134.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组.艾滋病临床诊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6-20.
[3]张云恒,李慧,杜正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7,21(31):46-47.
[4]王亲.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19,13(14):2488.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32(2):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