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需求,评价时间护理在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脑出血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手术治疗的94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护理)、研究组(n=47,时间护理干预)。比较2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NIHSS评分、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时间护理可以促进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时间护理 脑出血 神经功能康复 护理满意度 NIHSS评分
流行数据调查指出,脑出血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多发于老年群体,且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脑出血即脑实质内部血管发生破裂导致的出血,患者有头晕、头痛等临床表现,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以及高致残、致死特点[1]。针对脑出血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是,基于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并发症、后遗症情况明显,从而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工作中发现,有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出血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脑出血手术患者为例,分析时间护理干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总计94例。纳入标准:(1)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2)伦理委员会审核;(3)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病情反复患者;(2)死亡患者;(3)身体残疾患者;(4)精神、意识障碍患者。进行94例脑出血患者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3-76岁,平均(54.5±6.5)岁;疾病情况:基底节出血15例,脑室出血9例,脑叶内出血8例,丘脑出血7例,其他出血7例。研究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55.0±6.8)岁;疾病情况:基底节出血16例,脑室出血10例,脑叶内出血9例,丘脑出血8例,其他出血4例。2组脑出血手术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接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遵医用药、生活照顾等。
研究组——配合时间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人体9:00-11:00、16:00-17:00、19:00-21:00是精神活性提高阶段,患者有精神愉快、乐于与人接近、乐于主诉沟通。脑出血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以及预后差等特点,所以患者神志清醒后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需予以患者耐心疏导、安慰、鼓励,对患者的康复予以肯定,以建立患者的心理准备,提升患者对于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另外,一般医院19:00-21:00相对安静,展开心理护理效果明显,应当尽可能的调动积极因素,维持患者最佳心态。(2)用药指导。术后大多患者需脱水治疗,甘油果糖、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常用,选择药物最佳生效时间19:00-21:00用药,充分关注患者脑水肿、颅内压变化情况,调整脱水治疗时长、间隔。(3)饮食指导。术后饮食上侧重热量、维生素、蛋白质食物,减少盐分摄入后导致的水钠潴留。条件允许情况下,给予患者鼻饲确保营养摄入充足。消化道严重性出血者禁食,以减少肠胃压力。(4)生活护理。清洁脑出血患者口腔,以减少口腔溃疡风险。予以患者全身擦浴,勤换床单被套,冲洗会阴部位,护理工作于睡前完成,确保患者有良好的睡眠环境。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
1.4指标评分
参考NIHSS评分、ADL评分评价脑出血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状况[2]。
1.5数据统计学分析
脑出血手术患者观察指标基于SPSS19.0处理,P<0.05证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型指标护理满意度以(n、%)的形式描述,检验值为(x2);计量型指标NIHSS评分、ADL评分等以(±s)的形式描述,检验值为(t)。
2 结果
2.1计数资料比较
研究组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74%(45/47),其中,非常满意患者28例,基本满意患者17例,不满意患者2例。
对照组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4.46%(35/47),其中,非常满意患者18例,基本满意患者17例,不满意患者12例。
脑出血手术患者组间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计算,X2=8.3929,P=0.0037。
2.2计量资料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组间住院时间、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改善情况见表1。组间各项计量资料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局部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救治成功后患者有明显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表现,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需予以患者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3]。时间护理模式根据机体具有的生理规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护理时间,予以患者心理、用药时间、病理生理等护理措施,将患者生物周期特点和疾病规律变化相结合,提高了护理效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4]。孙家蓉,毕玉玲,陶春红研究指出,时间护理可以提高脑出血术后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康复[5]。
本文结果与曹文慧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护理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指标差异显著P<0.05[6]。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实行时间护理模式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护理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小丹.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4):100.
[3]张海娣.时间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4):47-48.
[3]邵长伟.分析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149-150.
[4]田桂林.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6):191-192.
[5]孙家蓉,毕玉玲,陶春红.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20):3413-3414-3415-3416.
[6]曹文慧.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707-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