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邵梦蓉
[导读] 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加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


邵梦蓉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加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8-2019年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康复组)。对照组(n=63)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护理,康复组(n=63)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康复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状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后日常活动能力、肢体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情况下患者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受限,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护理满意度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临床上,脑卒中患病率呈居高表现,中老年人是患病主体,也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脑卒中患者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导致神经中枢受损,易诱发偏瘫。脑卒中偏瘫即一侧肢体肌力减弱、活动受限表现,患者合并肢体障碍、视力受损情况明显,从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状况。结合脑卒中偏瘫患者情况予以其科学且合理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患者康复预后[1]。基于此,本文就康复护理干预方案与预后价值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3月-2019年1月,共126例。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楚;(2)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4)患者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肝肾器质性疾病患者;(2)精神病史患者;(3)意识不清楚患者;(4)恶性肿瘤病史患者;(5)试验退出患者。进行126例患者分组,取随机法,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各63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0.0±4.3)岁;患者发病时间1-4d,平均(2.5±1.5)d。康复组:男性37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5.8)岁;患者发病时间1-5d,平均(2.8±1.6)d。此次受试的2组(对照组、康复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口头教育、注意事项告知、用药指导、检查辅助、训练辅助等常规护理。
    康复组——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组建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以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小组成员查询数据库专业文献、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以及脑卒中患者个体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2)健康教育。脑卒中偏瘫患者基于疾病、运动功能受限等因素,导致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需结合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能力进行多媒体、文字、口头以及图文并茂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了解脑卒中疾病、偏瘫并发症,从而积极配合参与康复护理工作。(3)心理干预。基于疾病、未来康复担忧等因素,导致脑卒中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影响康复依从性。护理人员需在沟通中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情绪表示理解,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安慰、指导,叮嘱家属予以患者康复鼓励,从而建立患者康复信心。(3)康复锻炼计划。入院第3d指导脑卒中患者床上翻身、移位以及坐位平衡等床上训练,肢体瘫痪严重无法锻炼者采取肢体关节内收、外展等被动运动,给予患者肌肉按摩,患者有不适感情况下立即停止并询问;入院第4d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上肢分离运动的上肢康复训练,并训练患者的控制能力,抓握杯子、按摩球,训练时间20min/次,3次/d;入院第5-7d指导脑卒中患者床上训练,协助患者仰卧位、屈曲患肢、伸直另一侧腿伸髋、抬臀5s,随后协助患者屈伸双腿、伸髋与抬臀5s,训练时间15min/次,7次/d;入院第1-2周指导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训练,健侧活动带动患肢被动活动,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行下肢划圈、负重训练,训练时间15min/次,7次/d;入院2周后指导脑卒中患者坐起、下床、坐轮
椅训练,并指导患者坐起喝水、取物训练,患者肌力改善后训练手部抓握、穿衣、使用碗筷,30min/次,6次/d。
1.3观察指标
    记录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指标评分
    肢体运动功能参考Fugl-Meyer评价,总分100分,分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呈正比关系;神经功能缺损参考NIHSS评分量表,分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呈正比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参考Barther指数评价法,分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关系[2]。
1.5数据分析
    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以(n、%)、(±s)描述,分别采用(x2)和(t)检验。SPSS21.0计算后,P<0.05说明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2.1护理满意度比较
    康复组与对照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当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递增,导致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递增,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致残以及致死风险高。脑卒中患者偏瘫后遗症明显,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需积极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康复[3]。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训练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建康复护理小组、予以患者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各个阶段康复训练,可以确保患者快速恢复肢体功能,助于其配合治疗,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4]。苟勤研究指出,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以保障患者的运动功能、生存质量[5]。
    试验结果和杨霞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80.5%,护理后fugl-Meyer评分、WHOQOL-BREF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运动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积极影响,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秦晓峰.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0):1252-1254.
[2]郭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128.
[3]李思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83+86.
[4]权瑞,成翔,张锦,刘少妮.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153-155.
[5]苟勤.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运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名医,2019(02):165-166.
[6]杨霞.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