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吴晶
[导读] 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护理进展

吴晶
(广西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护理进展。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安全输液,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输液工具,而后对输液管道进行维护,并保证药物安全配置,从而确保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输液工具较为常用的有中心静脉输液工具与外周静脉输液工具;输液管道的维护有CVC与PICC导管的维护与静脉输液装置的维护;药物安全配置包括强化安全管理。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护理进行综述,提升患者的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脑梗塞;安全输液;护理进展;综述

    当机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就会导致脑部局部脑组织缺血软化及坏死,从而出现脑梗塞症状。脑梗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据脑卒中当中的80%,不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脑梗塞的发病群体通常是老年群体,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脑梗塞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脑梗塞发病率呈现上升状态。本文旨在综述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护理进展。
一、选择合理的输液工具
    近年来临床较为常用的静脉输液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中心静脉输液工具,另一种则是外周静脉输液工具。常见的输液疗程有一次性输液疗程、中期输液疗程与长期输液疗程。一次性输液疗程通常是指输液时间低于4小时的输液;中期输液疗程通常是指输液时间介于2周~4周的输液;长期输液疗程通常是指输液时间超过4周的输液[1]。在为脑梗塞患者输液之前应该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了解不同输液工具的利弊,将其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家属,从而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有学者认为:对于整体输液量较大且全血及血液制品、输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等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头皮针,这一输液方法相对来说刺激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对于需要输液治疗时间超过1周,低于7周的患者来说,使用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比较合理,PICC导管可以避免胸部穿刺与颈部穿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静脉穿刺痛苦,对外周静脉起到一个保护作用。虽然植入式输液也需要适用于高渗性药物后输入,但是考虑到患者的输液疗程以及经济等因素,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植入式输液方式并不在考虑范围内[2]。
二、输液管道的维护
(一)CVC与PICC导管的维护
    无菌操作对于脑梗塞患者的输液管道维护来说非常重要,有相关学者指出:在穿刺成功后24小时之内应该及时将敷料更换,且在之后的日常工作中,都需要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一般是每周更换2~3次敷料。对输液管道的维护一般是在输入不相容的药液前后根据相关规定与制造厂商的建议,利用肝素盐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冲管与封管,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有学者认为:不能应用低于10ml的注射器进行冲管,以免发生导管破裂的情况;另外有学者认为[3]:应当要重视巡视,做好床旁护理的交接工作,将导管留置在人体皮肤外的刻度作为交接班内容,并做好导管的固定工作,在为患者缝皮时通过打结固定,适度按压,选择固定部位时应该要避开患者的凹陷部位与关节部位,对于躁动患者与情绪较为激动的患者,应当要适当做好约束。
(二)静脉输液装置的维护
   相关研究学家提出在使用输液器之前应该要将内部的空气排尽,同时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输液器在使用24小时后应该及时更换。一般来说,选择静脉输液时,静脉输液终端的过滤设备应该要使用精密输液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过滤掉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还能预防静脉输液微粒污染[4]。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导管远端药物推注,预防患者出现临床静脉输液性静脉炎,导致输液疼痛情况的发生。


在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时,其不溶性微粒会引发患者近端危害及远期危害,通过对静脉输液装置进行有效维护,可以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多次推注导管远端附加装置。
三、药物配置
(一)药物的安全配置
    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制度,并做好“三查八对”的基本制度,重视药物配伍禁忌的检查;同时,也要做好预防发生微粒污染,微粒污染对人体的伤害较大,护理人员可以在打开安瓶之前利用酒精消毒砂轮,用酒精去除安部瓶屑,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安瓶,并利用带侧孔的圆锥形针头配置药液。在选择配置药液针头时,可以尽量选择一次性针头,避免使用带钩的针头。在抽吸药液、注入药液过程中,应该要采用正确的操作,避免微粒进入患者体内。有学者提出[5]: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应该要对药物配置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且配药师应当接受专业的配药训练,从而切实降低微生物污染、热源污染以及微粒污染情况的发生率。
(二)安全管理的强化
   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来说,应该要给予全程健康指导,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与对疾病的认知度,提升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从而确保护理质量。在为患者置管之前通过详细的评估,并使用熟练的穿刺技术进行穿刺;在置管之后通过密切的观察、维护,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将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去除,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性。
四、当前脑梗塞护理安全管理内容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患者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目前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输液安全管理内容通常如下:针对脑梗塞患者输液时应该要以改良后的穿刺技术为准,从外周静脉选择、皮肤消毒、选择PVC穿刺体位、止血处理以及留置针等方面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与穿刺水平;在穿刺之前需要根据药物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对药物进行稀释、加温以及减速滴注等,如有必要需要提前做好皮试,测试患者是否对药物过敏。针对脑梗塞患者留置针时要应用新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科学选择最佳的穿刺血管与留置针,在穿刺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最佳的进针角度,一般是15°~30°,可以减小皮下滑行距离;对于血管比较细的患者来说,应该要降低进针角度;穿刺成功之后需要将外套管柄严密固定,适量抽回针芯,使用右手中指适当压住针芯将针拔出,最后进行固定。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新式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后的穿刺技术,可显著降低患者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由于患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久,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常见,需要长期输液,在输液过程中应该要重视对患者的输液安全护理。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通过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维护输液管道以及安全配置药液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强化安全管理、行健康宣教等护理方式,可以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好转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鑫.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5):111+115.
[2]苏琪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以及活动能力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69-170.
[3]杨雪勤,孙燕楠,毋佳楠.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7):1184-1185.
[4]龚小娟.脑梗塞患者的安全输液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2):189-190.
[5]何俐,唐燕,蒋晴,等.护理干预对瘫痪肢体进行静脉输液及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