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周利娜 郑晓璇 夏志媛 高红日通讯作者
[导读] 评估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对成功率的影响。


周利娜   郑晓璇   夏志媛   高红日通讯作者
(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广东广州511446)

【摘要】目的:评估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对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研究组纳入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以及流产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为66.67%(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实施治疗前、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够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流产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确切的一种辅助生殖方案,对解决妇女不孕症有积极作用,但受程序复杂、耗时长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导致其成功率不甚理想。尤其患者自身心理状态以及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治疗成功率。因此,为评估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对成功率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研究组纳入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1~42周岁,平均(33.8±2.6)岁;研究组中3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3~41周岁,平均(34.5±2.9)岁。两组患者就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基础体征,配合临床医师展开操作,术后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干预等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包括:(1)治疗前心理护理。首次就诊患者普遍缺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相关内容的了解,对治疗方案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为巩固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多展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治疗配合度。多数患者不孕症病史较长,期间尝试多种方法均未取得满意效果,因此无论生理、心理负担都是非常大的。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这一状态,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准确识别,提高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以图片、视频相结合方式向患者展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主要操作步骤,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此项治疗的具体费用、并发症、以及预期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认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进而自发对心理状态进行调节;(2)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在基础体格检查环节中,应跟随患者检查进程,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多使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缓解其心理负担;在促排卵过程中,应当详细告知患者拟采取的用药方案、注射方法、复诊时间,对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进行及时识别与处理,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耐心与信心;在取卵环节中,应注意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舒缓,尤其对卵子质量不佳的患者,需及时安慰,并鼓励她们耐心接受后续治疗方案;在胚胎移植环节中,应做好患者心态的维护工作,叮嘱患者放松心情,术后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清淡饮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以及流产率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9.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经x2检验,以P<0.05为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为66.67%(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如下表(见表1)数据所示。

3 讨论
    临床予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常有多年不孕症状,心理压力与负担极大,不良情绪状态会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相当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治疗成功率的下降。既往有关报道中指出:在患者心理状态不良的情况下,情绪起伏波动明显,增强交感神经组织兴奋性,造成患者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对胚胎移植后的着床效果产生影响,是降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应当通过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方式,尽可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缓解心理负担与压力,以促进治疗成功率的提升。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为66.67%(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与既往报道中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证实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当中,加强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流产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取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实施治疗前、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够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流产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青燕.心理护理措施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改善不良心理情绪的效果[J].科学养生,2020,23(6):176.
[2]徐丽,王丽,褚蓓, 等.网络化护理模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生命质量及心理韧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3):967-972.
[3]洪毅,秦艳菊,陈雨萍, 等.针对性护理对多次体外受精失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9-22.
[4]李桂英,张玉莹.音乐治疗辅助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128-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