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率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韦柳婷
[导读] 研究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中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韦柳婷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0012)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中降低感染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接诊的4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2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不同手术感染情况,并对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及其他感染,其中研究组各个部位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感染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感染、子宫肌瘤剔除术感染、阴式子宫切除术感染、卵巢癌根治术感染、剖宫产感染及其他手术感染,其中研究组不同手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较多,患者不同部位(泌尿道、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与不同手术类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剖宫产等)皆可出现感染,临床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护理干预,才能更好地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率;护理干预
女性患者生理结构相对复杂,加之妇产科手术对人体创伤较大,故而其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感染情况。有研究学者指出,在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其相应的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预后。而妇产科患者主要是孕产、产妇和新生儿,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而外科手术是妇产科疾病保守治疗无效的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围术期患者易发生感染,这不仅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更有可能导致脓毒血症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因此,降低妇产科围术期患者的感染率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452例
妇产科手术患者,均已婚,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手术类型:全子宫切除术3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82例,卵巢癌根治术72例,剖宫产术108例及其
他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26例。对照组年龄21~56岁,平均(30.8±7.6)岁;全子宫切除术1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40例,卵巢癌根治术38例,剖宫产术52例,其他26例。研究组年龄22~53岁,平均(31.2±7.7)岁;全子宫切除术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48例,阴式子宫切除术42例,卵巢癌根治术34例,剖宫产术56例,其他26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
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
(1)术前护理:首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营养不良患者给予纠正营养不良情况,从而提升其免疫力、抵抗力与手术耐受力。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因害怕感染而发生情绪;告知其正确日常阴道
冲洗方法,此外做好肠道准备,达到改善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菌药的目的,同时详细向患者讲解抗生素的药理知识。
(2)抗生素使用护理:术后感染一直是外科手术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使用抗生素则是预防手术后感染的重要治疗手段,它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并降低治疗费用,所以要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当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现存在感染因素及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条件后,则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因积极使用抗生素以免术后感染发生,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的讲解手术的安全性,抗生素
的作用,抗生素对患者好处,以及抗生素的安全性,并向患者讲解成功的手术案例,减轻患者的恐惧,担心和焦虑,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3)术中护理:手术时严格做好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术中积极使用抗生素。
(4)术后护理:术后首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如果出现高温不退就要找出患者发热的原因,如果确定是由于感染而出现高热,就要进行血液或者腹腔液的细菌培养,对抗生素进行合理的调整;根据患者情况尽早督促患者下床活动,使患者的肠蠕动功能能够进行一定的恢复,使患者及早进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感染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不同手术感染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部位感染情况4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共出现感染144例,发生率为
3 讨论
妇产科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近年来,其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感染事件,包括患者不同部位感染、不同手术类型感染等。为尽量减少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率,就应加强其临床护理干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与控制。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8.85%(40/452),而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则为23.01%(104/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可知,研究组在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在不同手术方式感染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主要在于围手术期加强了护理干预,对感染进行了预防与控制,如研究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为研究组针对咳嗽等呼吸道反应进行了必要
的干预与控制,使得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研究组在阴式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等方面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揭示在上述手术类型围手术期感染加强预防与控制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手术中容易出现感染的原因在于这些手术切口皆为Ⅱ类,特点在于伤口存有细菌侵入,极易发生感染,故而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则能有效预防切口的感染。
此外,有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但是要注意的是引发感染的其余因素很多,包括医疗器械、缝合技巧、手术环境消毒、术前术后护理、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无菌操作规范与否等,这些都会影响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效果,从而引发感染。因此妇产科围手术期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仅仅是术后预防感染的一种策略,为最大化降低感染发生率,还得综合考虑与全面分析,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
参考文献:
[1]廖丽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8):118-119.
[2]李艳波.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64-165.
[3]刘学英.综合护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58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8):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