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栋胜 蔡小明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广东中山528463)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55)患儿在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亮菌口服液治疗,观察组(n=55)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蓝光光疗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胆红素、血清铁蛋白、黄疸消退时长、生长发育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血清铁蛋白高于对照组,黄疸消失时间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观察组患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发育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低,疗效确切,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光疗可有效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胆红素、血清铁蛋白指标,促使新生儿发育,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蓝光光疗;新生儿黄疸;生长发育
新生儿黄疸为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造成此疾病的主要缘由是母体在妊娠期间子宫内胎儿缺氧,而这种现象会使得胎儿体内的血液红细胞指标升高,且胎儿出生后受到环境影响,使红细胞被破坏,进而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1]。发育尚未完全的新生儿无法有效清除体内胆红素而产生黄疸[2]。如果该疾病未进行有效救治,可能会造成细胞代谢失常、胆红素脑病等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健康[3]。临床上常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但此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有研究发现,蓝光照射对于治疗黄疸有一定治疗作用。为此,本研究对55例所选患者实施蓝光光疗,旨在探究其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收治时间起于2018年1月,终于2019年1月。选择标准:①符合新生儿判定标准:出生24h中具有全身、面部皮肤黏膜黄染样症,早产儿的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57μmol/L,足月儿超过221μmol/L,且每日增幅量不低于85μmol/L[4]。②母亲无妊娠合并症;③新生儿无其他先天缺陷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蓝光过敏者;并有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缺血缺氧话患者;低体质量儿[5]。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17例,日龄2-20d,平均日龄(12.36±2.60)岁。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日龄3-21d,平均日龄(11.85±2.89)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亮菌口服液(合肥诚志生物制药有限公 司, H34020002, 10 mL/支),5 mL/次,2 次/d,配合常规治疗如微生态制剂、水电解质等。如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 300μ mol/L 者予以人血白蛋白输注、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蓝光光疗法,将新生儿放入婴儿培养箱(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43542260)中,选用Sunnybaby的新生儿光疗防护眼罩(安泰隆南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096)治疗 。根据患儿头围采用合适型号、规格尺寸的眼罩。将保护眼罩敷于患儿双眼部(蓝色为内里),轻轻将眼罩安置于患儿头部,并在其头部后侧相应位置粘贴;将粘扣接触位置的固定遮光带按紧,勿将粘扣与患儿皮肤接,同时注意眼罩位置的松紧度。此外,过敏体质儿童、眼部感染或感染未愈者遵医使用。两组均已7d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1)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和空腹状态下的血清铁蛋白,记录并对比。(2)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出生和治疗后的生长发育指标以及黄疸消失时间。(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4)治疗效果:标准:治愈:胆红素指标正常,黄疸完全消退;显效:胆红素下降幅度超过50%,黄疸大部分消退;有效:胆红素下降幅度低于50%,部分黄疸消退;无效:治疗后指标及症状无变化[7]。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X2检验;p<0.05代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胆红素及黄疸消退时间对比
治疗前二组患儿的血清铁蛋白和胆红素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png)
.png)
3.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复杂,病菌感染、溶血和围产因素等同此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21μmol/L则确诊为病理性黄疸[8]。有报道发现,新生儿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无法有效清除胆红素,进而易引发急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此结果不可逆且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该类患儿早期予以有效的治疗方案颇为重要。
临床一般采取茵栀黄制剂治疗,该方中的茵陈可利胆退黄,黄芩、金银花有泻下功效,能够加强清热利湿、退黄作用。药理研究显示,茵栀黄能够改善胆汁分泌和排泄能力,同时促使肠胃蠕动,此外,该药还可减弱肝肠中胆红素的化学、生物循环进而起到降低胆红素作用,但单纯使用茵栀黄的效果具有一定限制[9]。近年来,蓝光照射成为辅助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波长在425-475mm的蓝光能够有效吸收胆红素分子[10]。已有临床发现,间接蓝光照射的胆红素降低率能够达到90.70%,且间歇性地照射能够明显阻滞核黄素降低,减少不良反应率。但仍有部分患儿在实施蓝光照射后胆红素偏高,因此,蓝光照射联用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蓝光照射联合亮菌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其胆红素水平低于单纯使用亮菌口服液治疗组患儿,前者的血清铁蛋白高于后者,且黄疸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发育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低。此结果提示,在蓝光照射下患儿的生理功能铁元素和生化反应得到有效保护,维持了机体正常需要;而铁元素得到维护后,血清铁蛋白的指标同时提高进而能够有效运输铁元素。此外,蓝光光疗可令胆红素转化为IXaE水溶性异构体,从而通过各脏器排泄而出,使肝脏胆红素代谢得以恢复,加强肠肝循环。此外,结合茵栀黄的退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肝功能、平衡肠道生态,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光疗可有效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胆红素、血清铁蛋白指标,促使新生儿发育,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兰婷婷,邓全敏,詹璐.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2):305-308.
[2] 申艳泉.观察间隙和持续蓝光光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65,67.
[3] 张志梅.间隙和持续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评估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880-1882.
[4] 王玥.中药外涂对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后出现皮疹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27.
[5] 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15-215.
[6] 丛艳洁.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控制胆红素脑病有效疗法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177-178.
[7] 李新华.联用白蛋白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121-122.
[8] 张伟,孙艳萍.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1,07(3):33-35.
[9] 高中秋,黄静,黄琼,庞洁.中医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与经济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23-26.
[10] 胡明贤,惠正刚.蓝光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