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朱昕悦
[导读] :研究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

朱昕悦
(昆山市妇幼保健所;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研究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方法:整体筛查我院产后康复门诊接纳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患者122例(筛选时间:2017年5月~2018年12月),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一般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一般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患者的心理境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及以上50例(81.97%)、Ⅲ级及以下肌力11例(18.03%)均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SDS评分(22.93±3.11)分低于一般组的(38.29±9.76)分,P<0.05。结论:给予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力,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抑郁
  产妇生产后孕激素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尤其是患者的子宫体积较生产前发生了明显的提升,而该现象对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可为产妇的恢复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也是提高新生儿、产妇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1]。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可防止泌尿系统功能异常和盆腔脏器脱垂现象。本文研究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接受治疗的产妇122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一般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9.99±5.26)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25例;治疗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68±5.07)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21例;所有产妇经《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评定标准》判定后符合研究标准[2];同时排除严重高血压、脏器病变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一般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要求患者根据护理人员的建议开展肛提肌训练,针对产妇盆底损伤情况给予指导建议,向患者展示该方法的操作方法,要求患者进行18min的训练,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持续3月后停止治疗[3]。
1.2.2 治疗组
  本组患者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治疗,凭借高科技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技术,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医生会根据您盆底功能受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10-15次为一个疗程。通过无创无痛,轻松愉快的治疗,增强阴道的紧缩度,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如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患者的临床情况,采用CRRUG法作为产妇盆底肌力能力的评价标准,分为Ⅲ级以下(包括Ⅰ、Ⅱ、Ⅲ三类)和Ⅳ级以上(Ⅳ、Ⅴ两类)两种。
(2)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境况,采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评价分数与患者的抑郁情况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患者的临床情况比对
  治疗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及以上50例(81.97%)、Ⅲ级及以下肌力11例(18.03%)均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产妇的机体能力、肌肉能力、免疫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影响,危害产妇的生命健康。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是常见肌力收缩异常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的诱发原因是生产期间肌力、子宫受到一定损伤,且腹腔内的压力较大,抑或患者的盆底功能异常所致,在此类情况的影响下,患者盆骨功能缺陷,可能会导致盆腔内脏器出现偏移的情况。当患者出现此类病症时,可能会伴随有抑郁、烦躁情绪,对患者预后恢复不利[4]。因此,临床治疗中,需改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主要要求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同时结合定量训练强度,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肌力功能。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等级指标高于一般组(P<0.05),可见该方法不仅能减小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力,还能减少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等情况,有利于让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对产妇的预后恢复有利。
  总的来讲,给予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力,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喜娜.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促进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 2018, 024(019):58-59.
[2]孟华.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分析[J]. 健康必读, 2018, 000(036):259.
[3]穆英超. 盆底康复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9): 90-90.
[4]顾虹.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 027(005):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