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刘敏
[导读] 分析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实际诊断当中,将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

刘敏
(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实际诊断当中,将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血常规检验,而观察组患儿则需同时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观察两组患儿的疾病确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检查后的确诊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后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的诊断,让其同时接受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效果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实施。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疾病;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儿科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感染疾病主要是致病菌进入小儿的身体血液当中,并且出现了生长、繁殖,造成患儿体内病菌的数量急剧增长,血液当中生成大量毒素,从而导致患儿发病,并且给其健康状况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1]。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的症状类型较多,只有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才能尽早掌握患儿的病变类型,为其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基础。我院针对这类问题,通过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实际诊断当中,将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儿科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患儿中择取122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作为分析样本,纳入标准:患儿及其家属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将入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方式均匀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象。对照组男性患儿32例,女性29例,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5.2±1.2)岁;观察组患儿当中男性33例,女性为28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为(5.0±0.9)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分析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具有一定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都需要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检查,护士需要遵医嘱抽取患儿的2ml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样本,用含EDTA?2K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及时送至检验科。检验人员将血液样本置于样本架,再将样本架放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进样口进行检测。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血常规检验,检验人员将血液样本进行涂片镜检检测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镜检主要操作要求如下:①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放置到型号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型真空抗凝管中 [2]。②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该操作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全自动分析仪检验主要如下:采用迈瑞BC-5180全血细胞分析仪和与之相对应的原装试剂进行全自动分析仪检验。而观察组患儿则需在对照组患儿的检查基础上同时使用全自动C反应蛋白分析仪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诊断后的病情确诊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肺炎、胃肠炎与腹泻的确诊情况,并进行浅析。
1.4统计学观察
   本次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诊断后的病情确诊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在同时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和血常规检验过后,疾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对于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儿,病原学检测是临床检验的“金标准”,但是病原学检测的样本采集难度较大,且对于检验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所需时间也会较长。血常规检验目前在这类患儿的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3],其所需时间较短,且操作十分简单,但是血常规检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检验人员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可能出现一些误差,这就会造成患儿的诊断出现漏诊、误诊等可能性。我院针对此类患儿,选择在血常规检验的基础上加入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可以对人体内部的炎性反应进行有效调节,并且准确反映患儿身体组织损伤以及炎症的发生情况。对于健康的小儿而言,其血液当中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但是一旦出现了感染或者组织损伤情况,肝脏细胞就会生出大量的全血C反应蛋白。患儿在发生炎症反应后,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会出现明显紊乱,炎症程度如果逐渐加重,这一指标也会出现相应的增长。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验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且操作较为简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儿入院后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方式诊断。在对比相应数据后可知,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患儿确诊率明显更高,体现了这一方案的优势。综上所述,对于患有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小儿患儿来讲,让其在入院后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检验的效果较好,患儿确诊率较高,该方案可作为此类患儿首选诊断方式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开忠.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99.
[2]王楠.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110-111.
[3]王焕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2):105-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