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何芳
[导读] 探究分析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效果


何芳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共计2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实验组给予心脏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诊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诊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具有更高的检出率,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电图;心脏彩超;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价值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有一定低龄化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和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均有密切关联。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长期居高不下甚至升高,导致心脏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引起了心脏结构的变化,降低了心脏功能[1]。主要为左心室的增大、向心性肥厚为明显表现,伴随着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心室腔往往不扩大。该病一旦发病会让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头痛、心脏痛、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严重甚至会引发急性左心衰和肺部衰竭,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因此,除了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之外,对该病进行及时的检测并积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选择了本院收治的共计2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共计2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所有患者中有男性113例、女性87例,年龄最小43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年龄为(62.55±2.31)岁,病程6个月到12年,平均病程为(4.53±0.45)年。其中高血压分级情况为:一级37例、二级32例、三级11例。所有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入院后均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检查,连接心电图仪的导联处,安排专业的临床医师分析患者的检查情况。实验组给予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检查,由于所有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为成年人,所以选择2.0-3.5MHz的成人探头,根据每一位接受检查的患者不同情况,对仪器进行相关的调节,设定不同的检查模式,保障成像的标准和清晰,保障检查的可重复性,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检查期间对患者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患者的胸部左侧边缘进行探查,其中重点探查心尖四腔切面、大动脉短轴、左心室长轴切面、五腔心切面,记录室间隔、主动脉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准确数据。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诊出率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实验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诊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出率对比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发病的早期往往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多数患者只会伴随着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症状,包括头痛、头胀、耳鸣、心悸、失眠等。大多数患者会将治疗的重点放在降低血压中,从而忽视了疾病对患者心脏功能的严重影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1]。该病持续发展,累及到患者的收缩、舒张功能,患者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不及时进行治疗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粉色泡沫痰液、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部水泡音等严重症状,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超声检查外,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体格检查、心电图和X线检查均有不同表现,其中体格检查主要表现为心尖搏动增强,心浊音界逐渐向左部扩大,主动脉瓣区域第二音亢进等。心电图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心脏劳损和左心室肥厚。超声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且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超声诊断的准确度逐渐提高,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左房扩大、心肌肥厚诊断效果尤为突出。能够弥补体格检查、心电图较低的敏感性,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患者的心脏结构具体改变情况,若是超声诊断发现患者的左室离心型肥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收缩功能减退,则可以高度怀疑患者病情为收缩性心力衰竭;若患者的左室壁动强度处于正常范围,但是舒张功能表现异常,则可以高度怀疑患者病情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诊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具有更高的检出率,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笔峰,符妹垂,邹婧,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9):1805-1807.
[2]恽丹玉,刘钰.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4):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