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有何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张琴琴
[导读]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有何价值

张琴琴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100)
   临床在对疾病进行检查时,尿液检验为最基本且重要的项目,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液病、全身性疾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中所起作用均十分突出。而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均为最常用的检测形式,尿沉渣是经仪器将尿液中分布的有形成分作离心处理,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优势;尿常规属临床基础检验项目,可对疾病特征予以判定。两者在检查方法及机制上均存有差异,通过对各自特征展开分析,并明确关联性及优势和不足,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什么是尿液检验?
    尿液为机体终末代谢产物,对其产生机制展开分析,为由血液经肾小球作过滤处理后,并重新被肾小管、集合管吸收、排泄而成,其性状与成分可对人体所具有的代谢状况进行反映,另外,人体各系统机能与状态,也可返过来对尿液性状与成分产生影响。故尿液为最为基础的检验项目,包括尿沉渣镜检、尿液化学分析及物理性状分析等多项内容,在疾病诊治中可发挥重要价值。具体包括:(1)可作为对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病症进行诊断的标准;(2)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准;(2)可用于对毒物、药物指标的监测。
2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如何开展?
2.1 检验方法
    (1)尿沉渣:针对未行离心操作的尿液标本,可直接涂片,于显微镜下完成检验。即对新鲜尿液予以收集,充分混匀后,于载玻片上滴置,加盖玻片,低倍显微镜下进行细致观察,以掌握尿液整体状况,后用高倍显微镜,仔细辨认与分析管型和细胞,完善记录。针对已行离心操作的尿沉渣,需作涂片镜检。即取10ml新鲜尿液,在1500r/min转速下,完成离心操作,5min后,去除上清液,对0.2ml沉渣留取,轻微摇晃沉渣管,以达到充分将尿沉渣中分布的有效成分混匀的目的,并于载玻片滴置,涂片镜检。在10×10高倍显微镜下,分析细胞成分,计算细胞数量,完善记录。
   (2)尿常规:各项操作均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下完成,首先在检验工作开展前,对样本作分离处理,并将尿液充分摇匀,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增减状况,后进行酮体、蛋白、尿糖、尿胆原等指标的检测工作,各环节均需严格依据说明书实施,期间完善质控管理。
2.2 检验内容
    (1)尿沉渣:主要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形、白细胞、红细胞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查。检验目的:经高倍显微镜观察,若检出尿液中红细胞>3个,可对镜下血尿做出诊断;经高倍显微镜观察,若检出尿液中白细胞>5个,可对镜下脓尿做出诊断;经高倍显微镜观察,若有多个肾小管上皮细胞检出,提示受检者可能存在肾小球肾炎疾病;经高倍显微镜,若有管形检出,提示肾实质存在程度不等的损害。



   (2)尿常规:尿色:在无疾病的情况下,正常尿液呈现出草黄色特征;透明度:经对正常尿液观察,多为清晰透明状态,若长时间静置,可有轻度浑浊;分布细胞:针对正常尿液进行检查时,有少许白细胞、红细胞检出,若含量呈过高水平,则提示可能存在某类疾病,需引起重视;pH值:针对正常尿液进行检查,表现为弱酸性特征;管型:在正常尿液中不存在检出情况,而异常尿液,表现为圆柱状蛋白聚体;蛋白质:人体尿液在正常情况下,可有少量蛋白质分布;尿比重:饮水量、受检者年龄等系列来自外界的因素,均会对尿比重产生影响;尿糖定性:临床在对正常人进行尿糖定性检查时,发现尿液中有少量葡萄糖分布。
3 尿液检查中尿沉渣与尿常规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3.1 尿沉渣检验优势及不足
    尿沉渣在开展检测工作时,通过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实施,所有获取的疑似阳性或阳性检验结果,均可进行尿沉渣镜检,以进一步定性。具检测稳定、准确率高等多项优势,且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可将尿中分布的药物结晶检出,以对假阳性结果进行纠正。但在进行尿沉渣镜检时,需通过显微镜开展,需对样本作涂片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操作时间较长。
    尿沉渣检验时,涂片方式包括多种,如摇匀滴尿法、显微镜倒置观察法、离心玻片法等。其中摇匀滴尿法在应用时,因未离心,检出率一般居较低水平;显微镜倒置观察法可对细胞成分所具有的完整性予以保持,不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具将尿液结晶找出的能力,以用于对假阳性进行纠正,故具较高的检出率,但因操作相对繁琐,故应用受限;离心玻片法有较大的随机性。同时,采用显微镜检查,可以将尿液中分布的管型及细胞清晰检出,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需引起重视的是,在进行尿沉渣检验时,不可将尿液标本过久放置,以免引发血细胞成分破坏、高张性脱水、碱性尿管型、红细胞发生改变等诸多问题,进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2 尿常规检验优势与不足
    临床在开展尿常规检验时,通过尿液分析仪实施,属“三大常规”检测之一,经对结果进行分析,可对相应病症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标本通常为新鲜晨尿,标本量在10ml以上,因夜间生成的尿液,成分由肾脏排出后,储存于膀胱,呈现出浓缩的状态,故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检测内容也较为多样,包括糖定性、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等。具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等多项优势。但外界因素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在开展检测期间,若有代谢产物或药物混入,可使尿液性状发生程度不等的改变,有较高的假阴性、假阳性率。如由样本过久放置引发的假阳性和尿蛋白水平升高引发的假阳性等,使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明显影响。此外,所选取的检测试纸的规格,也可在一定程度影响结果。
4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是什么?
  虽尿沉渣与尿常规在机制、检验结果上有一定差异,具各自优势和不足,但二者同时也有关联性。经尿沉渣检测,可对近年由尿液分析仪检测引发的假阴性、假阳性率上升的问题予以解决。若尿常规为阴性结果,尿沉渣为阳性,与尿蛋白增高可能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需对2种方式有效结合,先用尿液分析仪完成快速检测工作,对合格的尿液试纸进行筛查,以使仪器运转正常。若经检测,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蛋白、红细胞均为阴性,可不再行尿沉渣检验,若有可疑标本或结果示异常,需行尿沉渣检验,以对错误结果予以纠正,发挥确诊作用,使检测准确性提升,并降低误诊与漏诊率,同时,也使检测步骤得以检化,缩短了操作时间。
5 小结
     总之,在进行尿液检查时,尿沉渣与尿常规均具一定检测价值,但也各有利弊,将两者结合运用,优势互补,可增强结果准确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