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潘虹宇
[导读] 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方面的价值,以提高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的安全性。


潘虹宇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方面的价值,以提高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10月期间收治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采取1:1比例法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老年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组间服务态度、管理规范性、病房环境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静脉炎程度、发生率以及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风险较高,早期护理干预可以积极预防和减少,且延长了留置针保留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  护理效果
   
    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情况较为常见,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可降低反复穿刺创伤,对血管刺激较小,降低了护理工作量。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等并发症常见,导致留置失败。为了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工作中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风险。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老年静脉留置针患者为例,分析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并评价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总计80例。纳入标准:(1)>60岁患者;(2)老年患者具有配合能力,知情参与;(3)一次穿刺成功患者。排除标准:(1)意识、精神方面障碍,丧失配合能力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老年患者分组,采取1:1比例法。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71.5±5.0)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2例,中学20例,大专以上18例;疾病情况:食管癌患者20例,头颈部肿瘤以及肺癌患者各10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21例;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71.2±5.6)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3例,中学22例,大专以上15例;疾病情况:食管癌患者1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10例,肺癌患者12例。对照组、研究组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以及具体疾病情况资料完整,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老年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予以老年患者早期护理干预。(1)护理培训。对科室责任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使用相关知识培训、考核,要求责任护士拥有丰富的留置针知识。(2)患者情况评估。根据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危害程度分成低危、高危。低危即年龄60-70岁,使用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渗性较低、输液量<1500mL/d的药物患者,高危即年龄>70岁,使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渗性较高、输液量>1500mL/d的药物患者。(3)静脉炎危险因素护理。低危者留置静脉针时选取无静脉瓣、弹性好、较粗血管,评估患者穿刺部位情况,一般选择前臂/手背。无菌下穿刺,予以患者、家属保护留置针知识宣教。高危者于床
位标识静脉炎高危图标,输液时严格控制药物浓度、滴速,输完液体后生理盐水冲洗留置针管。另外,康惠儿透明敷贴贴于穿刺点、血管近心端静脉走向约15cm1皮肤,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更换透明敷贴。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以及服务态度、管理规范性、病房环境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1.4静脉炎程度评价
    Ⅰ度——患者主诉疼痛,皮肤局部有肿胀、发红表现,静脉无条索状、硬结。
    Ⅱ度——患者静脉走向有红线。
    Ⅲ度——患者静脉走向呈现条索状[1]。
1.5数据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计算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相关指标,计数型指标(静脉炎发生率)以(n、%)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以(±s)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检验值分别为(x2)、(t)。2组老年患者P值小于0.05,表示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80例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情况见表1,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5%、25%。经统计学计算,P<0.05。


    2.2计量指标比较
    研究组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6.3±1.2)d、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5.0±4.6)分、管理规范性满意度评分为(95.5±4.5)分、病房环境满意度评分为(94.5±5.3)分。
    对照组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4.0±1.0)d、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88.0±4.0)分、管理规范性满意度评分为(86.8±4.0)分、病房环境满意度评分为(85.0±4.5)分。
    组间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9.3124、7.2626、9.1389、8.6417,P均<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血管穿刺次数,降低人体创伤,可缓解患者痛苦,老年患者应用效果显著[2]。但是,静脉留置针属于血管内异物,与外界连接,感染风险较高,加上输注液体浓度高、药物化学刺激等,导致静脉炎发生率增加,患者有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表现,影响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甚至导致血栓等损伤[3]。早期护理干预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发生的同时延长了静脉留针保留时间[4]。刘凤相研究指出,静脉留置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5]。
    本文结果与乔建兰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的26.3%、护理满意总评分(94.3±2.9)分高于对照组的(76.0±3.8)分,P<0.05[6]。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黄秋红,卢佩兰,刘文婷.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预防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0):82-83.
[2]皮燕婷.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的早期护理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2):123-125.
[3]王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73-4274.
[4]宋红敏.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7):157-158.
[5]刘凤相.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19-20.
[6]乔建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0):279-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