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马瑞芹
[导读] 为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

马瑞芹
(鹤岗市红十字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要】:目的:为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72例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调查患者预后的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等,因此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需要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工作帮助患者恢复颈椎正常活动功能[1]。据有关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我院就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展开临床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72例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6例,男性16名,女性20名,患者年龄在34-74岁之间,平均(54.3±9.8)岁;试验组36例中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17名,患者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55.8±9.5)岁。所选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而且病程均在2-7年内,平均(4.3±1.8)年。已排除其他肿瘤疾病、心肺功能疾病,精神类疾病。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病例无太大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服用方法:65岁以下,2粒/日;65岁以上,1粒/日,睡前服用。服药同时,给予银杏叶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①按西药药物服用说明按时进行服药。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服中药汤剂,中药方剂可由:白术、天麻、半夏、丹参、石决明、葛根等中药组成,具体汤剂组成可根据患者体质进行加减,如患者体湿可加佩兰,患者肠胃道反应重可加竹菇。③对患者局部进行中医理疗治疗:对患者实施颈椎牵引治疗,单次15-20min,具体重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并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对患者的百会穴、肩井穴、风池穴、手三里穴等穴位进行针灸,也可以对患者的天宗穴、肩井穴等穴位进行点按推拿。
   1.3评价指标
   1.3.1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肠胃道反应、头痛、眩晕、失眠。
   1.3.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等级分为:显效:患者颈椎可以自由活动并无其他并发症等不良临床症状;有效:患者颈椎可以适度进行活动;无效: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无改善,总有效率=。
   1.3.3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结果统计
   我们采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表示,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受社会环境影响,当下的人们大多没有一个较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分析临床工作可以发现,单纯的西药疗法见效慢,患者自述症状控制不好,同时还会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3]。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确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安全性高,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病情控制好,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体感不适,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治疗配合度。③见效快,价格低,由于国家医保政策扶持,中医药基本都在报销范围,因此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预后生活质量[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活动能力。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值得在椎动脉型颈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11):1336-1337.
[2]李光梅,朱俊瑞.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保健文汇,2019,(4):23-24. 
[3]杨锐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光明中医,2018,33(24):3709-3711. 
[4]左昌俊,王小娟,朱凌,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的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17,4(2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