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数学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更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所下达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方法开展有目的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以此更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研究
引言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数学思想就是数学在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对数学的本质认知,而数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中,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成为重中之重。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简单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拓宽数学思维,加强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因此,必须要在数学教学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数学革命。
1结合生活案例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没有过多的德育案例,所以在小学数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绝大多数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和拓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上数学课通常都是直接切入正题,即便是有课堂导入,也很少和德育内容相关。小学数学应用题很多都是关于树木、纸张、桌椅的,老师可以从中衍生出环保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些森林伐木、造纸、造桌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每年应用在这些方面的树木有多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物品做到不浪费,提高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另外小学数学当中还有一些关于买东西的习题,老师在讲解这些习题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片段,营造生活情境。比如提问学生:如果去商店买一瓶水,水是两元一瓶,原本应该找钱八元,但是老板把你的十元当作了五十元,多找了四十元,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根据这一生活情境,展开具体的讨论,畅所欲言。这个时候可能有些学生会有犹豫,但是老师不要去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应该对他们进行引导,比如说说其他学生的做法,并邀请这些同学说出原因,用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可靠的人。
2利用互补吸引定律,激发团队意识
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直接关乎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联心理学家鲁萨洛夫(1982)研究发现,不同气质者的合作效果远远胜过相同气质者,体现了互补吸引定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充分地了解学生性格、气质、知识与能力的水平等,在互动合作中发挥互补吸引效应。教师可随着教学情境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按照性别、性格、气质、能力等因素的差异性,妥善进行合作学习分组,使学生们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价值,品尝到合作的成果和活动的乐趣,激发出团队合作意识,在今后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利益。
3切合教材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不仅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教师只要切合教材素材,找准其知识点和德育内容的连接点,精心设计,就能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切合教材中“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用算筹记数的方法;介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论述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介绍数学前沿研究的一个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研究成果;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特别指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这方面的伟大成就;介绍割圆术等,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切合教材中“数学游戏”,介绍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应用与神奇,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如,教师可以切合教材中“生活的数学”,介绍机场行李托运的规格要求;介绍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却不曾引起深思的现象——为什么周围很多的平面轮廓都是圆形的,如车轮、马路上的大多数井盖等。这些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原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应用价值的体会。再如,教师可以切合教材中“例题或练习的素材背景”,以生活垃圾分类为素材引出不同问题,分别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能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以神州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引出“比”的两种情形,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等,在数学课程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教师只要切合教材素材,采取直接讲述,或把难以理解的资料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课进行播放,或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途径,都可实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教育。
4在基础理论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标准虽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但是小学数学标准主要是按照理论的特点以及数学的发展来安排的,这种安排过于死板。而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的每部分内容都有提现,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的发现、概括、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是逐渐成一个体系的,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时候,学生大多数是根据直觉,在经过重复性的应用后,数学思想方法就会渗透在学生的大脑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学生进行重复性的实践,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实践数学思想方法,根据每个问题不同的背景,特点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更好的认知。
结语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分析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策略。这样就可以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并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小学数学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权坤丽.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刘凤玲.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22.
[4]焦辉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39-40.
[5]陈瑞红.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