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吴德翔
[导读] 在现代教育中,物理学科是重点科目之一。初中学物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吴德翔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云南 保山 678013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物理学科是重点科目之一。初中学物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因此,中学物理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理论知识,就务必要把生活化教学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来。这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就怎样更好地落实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物理
引言
物理生活化是指老师依据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把物理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有效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其具有生活性、延伸性、体验性等特点,能提升中学物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源于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由此,生活化教学也已成为中学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中学物理老师需要把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平常的教学中来。
1生活化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的实用性特点更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因此,教师必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有关元素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物理课堂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物理学科的实验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印象。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2.1课堂导入中结合生活实际
学生起初接触物理这一学科时肯定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感觉会导致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不在状态,从而使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需要尽快消除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隔阂,在课堂导入中结合生活实际。由于课堂导入是老师课堂活动的开始阶段,老师在这个时候结合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老师还需要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较熟悉的物理现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科学、合理地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升华和凝华”知识的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将学生现实生活中能经常看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作为引入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家中使用了很长时间的灯泡中的钨丝较新灯泡中的钨丝更细,且颜色更黑。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的疏离感很快消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2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打开学生自主探索的大门
问题的设计和安排需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初中物理教师要以生活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气息浓厚的问题氛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入手,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要有灵活性、多变性,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层次分明地解读问题的本质,还原课堂的本色,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物理能力。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设置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案例与摩擦力有关?”“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亲身的体会?”“推教科书属于哪种摩擦?”等,把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成功地把学生带入更深入的物理学习中。
2.3生活化习题,巩固物理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作业的设置中,教师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跳出固有的物理思维定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电风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扇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风扇在转动时,不用担心它无法承受重力的作用?这些现象的产生,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印象,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如,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教师可以以不同的交通工具为例,如轿车、客车、火车和高铁等,让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再如,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桌上一只手拉书,一只手摁在书上感受力度。生活化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巩固物理知识。综上所述,一切科学均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生活化教学方法融入中职物理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将“生活化”的概念引入物理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4灵活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初中物理教师要紧跟新课标的发展进程,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教学素材,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改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各个教学渠道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总结物理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教师成功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发掘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信息,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去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内涵,让学生知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更深入地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新课标对各学科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完善教学策略的重要形式。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生活为契机,在上述教学方式的指引下,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物理知识的内容,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充满朝气,赋予其生活化的气息,感染学生,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读物理概念和性质,实现知识的具体化、直观化,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物理知识,延伸物理知识,运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继伟.基于生活化教学的中职物理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148-150
[2]张飞.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0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