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刘海涛
[导读] 高中阶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科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海涛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030024
        摘要:高中阶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科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科学有效地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及综合素质培养。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能为化学教学做出自己的一些微薄贡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能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化学思维,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及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进而科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情境教学,提升“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能力
    微观探析能力和宏观辨识能力是当代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具备基本宏观与微观意识,以及能够科学利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微观与宏观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先设计一个以宏观为主的教学情境,待学生对于观宏世界的观念了解后,教师再为学生以微观角度构建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从而通过这样对比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宏观以及微观的认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卤族元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展示F2,Cl2,Br2,I2分别与H2发生的反应,通过反应条件、现象及产物的不同,宏观上构建这些物质性质的不同;然后再从微观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这几种物质,把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用“宏观与微观”的对比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本质上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养成了学生科学的核心素养。
二、案例教学,加强“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建立
    平衡观念与变化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中,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利用量变引起质变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进而建立对立统一的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使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变化观念以及平衡思想的理解,从而加强化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化学核心素养。例如学习授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剖析微观本质的方式,进而建立“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从而提升化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先演示“钠单质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学生看到钠单质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当建立了这样的宏观性质效应后,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分析的结果是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有七个电子,“一多一少”造成的结果“一得一失”,“一氧化一还原”,“对立又统一”,“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自然就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有效地养成。
三、小组合作,提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模型认知能力以及证据推理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够基于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提出可能性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实验,收集证据,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论证;或利用必要的模型,进行直观的分析和论证。这其中还包括论证中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论证中的模型构建以及科学论证能力等。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化学思维能力,养成核心素养。例如在教授学生化学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大致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再将学生按照科学的方式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实验、学习,利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对他们的实验内容进行分析、论证,增强他们的实验能力、认知能力与论证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做一些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本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认知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其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增强与发展。例如:在进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N2O4与NO2”的连通器一边放入冷水中,一边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两边物质颜色的变化,结合N2O4与NO2的性质,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最后得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的结论。经过“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分析本质(推理)-结论”这种化学思维的培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养成了学生核心素养。
四、项目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验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构成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养成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浓H2SO4”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已有知识,分析浓H2SO4可能的性质,然后让学生针对于这些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养成他们的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实时引导,利用一些递进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进而增强他们的实验论证以及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探究完“浓H2SO4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后,可以递增一个设计实验“如何验证浓H2SO4与蔗糖反应的产物”,所用药品及实验顺序。
五、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就应该穿插药品的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如节约药品的意义,研制药品的辛苦,制造药品的成本等等,慢慢就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实际案例,进而利用这种案例来帮助学生明确化学药品使用的科学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例如: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科学家们通过研制新型化学药品的性质,研制出了有针对性的药物,为整个人类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药品的认识,养成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学生的核心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
参考文献
[1]季进辉.略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7):161-162.
[2]国军.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历案设计研究——以氯气的性质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5):135-136.
[3]邹致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J].成才之路,2020(03):38-39.
[4]李香艳,王朝晖,张贤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业合成碳酸钠”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1):12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