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孟兆奇
[导读] 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丰富性,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孟兆奇
        金昌市实验小学   甘肃省  金昌市  737100
        摘要: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丰富性,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面对诸多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奥的数学问题、复杂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难以有效把握而陷入认知困境,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受到严重挫伤。而信息技术的顺势引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学生理解不深、认识不足、感知不佳而诱发的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充分整合,在确保信息技术可视化、直观性、丰富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能力,实现数学认识蜕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方法
进入信息化时代,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整合、无缝对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科学性、现实性,既符合小学数学知识特性,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契合小学学生的认知实际。而且,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发展性也会获得显著增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问题与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难以有机结合,甚至相互脱节,彼此之间的优势与作用难以切实凸显。对此,师生都应该引起重视,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与关联点,为确保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机整合,充分衔接而提供保证。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的驱动下,积极投身数学教学实践,更好开掘数学潜能,为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向着更加符合学生认知需要,更好契合科学要求的方向而坚实迈进。
一、结合数学知识特性,充分开掘信息技术资源
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很多数学知识、问题、内容都具有较大难度,这使得其更希望在比较直观、形象、丰富的认知视域内学习数学,而信息技术的适时引入,则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并结合知识特点与学生现状,合理搜集、整合信息技术中的诸多教学资源,并将其灵活穿插之不同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之中,为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而给予辅助。一方面,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涉及的直观图画、有趣素材等予以呈现,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也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让学生按照活动规范、图像指引、视频驱动等参与其中,既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营造了欢悦、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又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实现数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随着教师在教学设计层面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视域将会无限宽广,学生的学习发展自会更加多元、丰富、高效。例如,在“角的大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漫,展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理解90度,180度,360度,45度等不同角的特点,获得对于“角”的特点的深入认识和精准理解。
二、针对数学教学需要,科学借用信息技术素材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在基本构建上都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这使得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认知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切实增强小学数学预习效率,使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了解预习导向,并于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预习习惯,为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而给予铺垫。一方面,对于一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可认识、了解、把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预习,并利用信息技术中一些简便操作,实现信息技术技能与数学理解能力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借助抽象思维、形象理解方可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利用网络资源、互动交流平台等开展课前自学,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网络素材的作用下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并搜集对应数据、资料等,在课堂予以展示。课堂教学时,有的学生展示的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数据,有些学生展示的是春晚收视率数据,有些学生展示的是黄河长度的数据......这一鲜活性预习活动的开展,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搭建了互通桥梁,既提升了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又增强了学生预习的针对性,为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效能增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三、根据学生认知现状,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功能
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加之其在数学理解、思维、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以致针对性、实效性训练与巩固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为了切实提升课堂训练与教学巩固效能,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可视化、互动性、丰富性优势的发挥,让学生在更为多元、生动、灵活的学习指导形式下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的增强。一方面,结合小学学生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迫切的特点,融入生动动画、丰富视频等,让学生在观摩、体味中感知知识内涵,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就一些繁杂的验算过程,丰富的题干信息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呈现,为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节约时间。例如,在《加法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图画中:一个池塘内,首先游来5只鸭子,随后又游来9只鸭子,并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合并”思想获得深刻理解,既然提升课堂训练教学效率,又深化了学生数学思维,增强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另外,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不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理解,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伸缩晾衣架、电动伸缩门、地砖的图案等平行四边形,展示滑滑梯上的梯形、农村梯形的田地、移动脚手架和一些沙发等梯形,帮助学生在观察、感知中理解其特点,达到更好巩固所学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使得促使其作用、功能、价值更好发挥至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和探索,寻求变革与突破,使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交互性、可视化、多元性功能得以切实彰显,并竭力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遇,通过对信息技术作用下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路径的拓展,教学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驱动下,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切实提升数学素养。以达到更好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毅宁.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更精彩——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J].读写算,2019(33):12.
[2]赵丽娟.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考试周刊,2019(92):76-77.
[3]俞秀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整合对策[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11):180.
[4]金春霞.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