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赵艳芳
[导读]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
        赵艳芳
        礼让店乡礼一小学 河北省固安县 065500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课文知识理解,还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魅力,并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学生也能朝着更好方向发展。本文联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从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学习环境、注重思维拓展延伸、课文情景再现四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想象力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想象力;培养;分析

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既能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并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实际教学中受到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影响,导致学生想象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大打折扣,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1]。还需要老师坚持与时俱进,对现代化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应用,使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培养和深度挖掘。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学生想象力培养不够重视,受传统教学思想理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授,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以致于学生想象力发挥和培养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课堂学习学生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极大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即便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整体效果也不够理想;(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还需要老师借助现代多样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有利教学情境,使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并在自由想象和深入探究中掌握课堂教授知识内容,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也能更好实现,然而结合实际发现,老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应用也缺乏科学性,无法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究欲望作用,学生想象力培养也会受到影响;(3)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机会较少,学生想象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基础之上,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机会,以更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联系教学实际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实践机会比较少,致使学生想象力培养和提升沦为空谈[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喜爱新鲜事物、活泼好动等个性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些个性特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以生动形象方式展现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生动形象画面刺激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3]。如:在对“坐井观天”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以对讲述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两幅画面,一副为在空旷大地仰望天空,另一幅为狭小空间仰望天空,在直观形象画面下学生获得极佳感官体验,并且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代入给出画面情境,想象自己处于不同空间可以看到的天空景象,进而了解文章蕴含道理,整个过程中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和培养,相应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有力保障。


(二)营造探究环境,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发展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尽情想象环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合作和讨论的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并在分析探讨过程中进行自主想象,进而表达出一些让人惊叹的想法。为此在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细致剖析课堂教学内容,并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想象,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探讨交流时间,使学生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激发[4]。如:在对“美丽的小路”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设置“小路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小路一直保持美丽的原因?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可以使小路维持美丽?”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在明白小路美丽的真实原因以后,学生也能进行自主思考和提出自己看法,并在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中明确想法,实践应用可行性也较高,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也会得到激活,想象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注重思维迁移,促进想象与现实结合
    学生一切想象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培养学生想象力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并且很多课文与我们实际生活存在十分紧密联系,教学中若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上进行想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还能够使学生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在对“难忘的泼水节”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将傣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以引导学生了解到泼水节是傣族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向学生详细介绍泼水节的来源及习俗,可以深化学生泼水节理解,这时候老师再提出“如果你可以参加泼水节,你会做些什么?”问题,让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描绘出来,既能够实现学生想象力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4-5]。
(四)再现课文情景,深度挖掘学生想象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对一些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知识进行理解时,还具有一定难度,这时候借助课文情景再现方式,就可以将一些抽象性的内容以直观形象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加直观感触,还能够跟随情景自行想象课文描述画面,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想象力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如:在对“狼牙山五壮士”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五位壮士进行角色扮演,并结合课文教材对描述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尽情发挥自己想象力,对相应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进而将课文上刻画的人物直观展现在同学、老师面前,整个过程学生参与兴致也比较高,想象力也得到极大提升[5]。           

结语:本文是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有效培养的分析,随着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老师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也更加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针对想象力,可以使学生认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际教学中也要求老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践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尽情发挥想象和阐述自己想法,使小学语文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学生想象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苏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79.
[2]王荣琼.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10):687.
[3]李春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36):352-353.
[4]折宏图.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2):113-114.
[5]曹慧敏.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