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乐趣”阅读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林清
[导读] 阅读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为目标。
        林清
        广东省雷州市第三中学  524200
        摘要:阅读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为目标。高中语文“五乐趣”阅读教学的探究能有效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我结合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应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巩固提升和拓展延伸”等“五乐趣”,效果很好。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五乐趣   探究
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教师要想把语文教好,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那么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方式一定要重视起来。我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巩固提升和拓展延伸”等“五乐趣”,使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优化,成绩显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见图1:

    一、创设情境乐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我善于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阅读的兴趣。创设富有乐趣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阅读的思维和兴奋之中,为阅读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  
例如:《我与地坛》的学习重点有了解史铁生残疾后在地坛景致和动植物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等等。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样的问题进行探究。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由史铁生在人生最充满活力的时候腿残疾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此进行感悟。上课时,我一边播放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的照片,以及荒废的地坛图片,一边提出:双腿残疾,又无一技之长,也没有比较好的家庭背景,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于是,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史铁生到地坛的心境和想法。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进行探讨:地坛有哪些特点,史铁生是怎样获得生存的启迪?如此,学生就能关注、概括归纳出地坛的景物及其特点,能够感受其语言特色,景物描写方法,并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和作用进行深入探究。这一节课中,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能够自主学习探究。
又如:在讲解课文《苏武传》时,我为学生创设富有想象的乐趣阅读情境,设计一个采访苏武的有趣环节,用跨时空的采访形式吸引学生思考:如果你有机会可以采访苏武,你打算问他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正好是探究苏武内心世界的良好契机,一步一步将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感悟引向深入。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我适时创设乐趣情境,把学生带进感物造端、凭心构象的境界,让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小组合作乐趣
阅读教学中,我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成一个个小集体。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乐趣学习的形式,对我布置的阅读目标进行交流,逐个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互相乐趣交流合作的方式,学生互相吸收思想,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巩固所学到的阅读文本知识。同时,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上必修五《游褒禅山记》这一节课时,我把全班同学一共分为6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共有9个人,其中推举一位同学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就是组织小组成员的讨论,讨论我布置的任务,并记录有关讨论的内容之后,我就布置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有趣地自主阅读文本。阅读完之后,让小组成员自由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游褒禅山得到哪些启示?文中作者是怎样阐述“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然后,小组长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一个总结与发言。如有些小组长如此汇报:
     1.总结这篇文言文语言基础积累。
2.总结文本常识积累。
3.因为余之力尚是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根结在于他的意志不坚定。
我们从本文的作者所写顺序中,肯定了“志”的重要。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
我们又对从本文的作者所写“志”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这一正一反得出结论:“尽吾志,可无悔”照应“既其出,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最后,我让其他小组成员对小组长汇报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交流评价乐趣
交流评价乐趣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陈述自身观点,表达独特的个人乐趣阅读体验,也可以根据实际阅读提出问题,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相互乐趣交流 ,这一陈述、反驳、补充、讨论的过程是完善乐趣阅读的有效方式。我在阅读教学中转变角色,成为学生乐趣阅读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成为学生乐趣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伙伴”。首先 ,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意图、写作背景、文章主题等多个角度全面理解阅读内容,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接着,我利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肢体动作进行客观、简洁明了的点评,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鞭策作用。最后,我及时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对乐趣阅读内容产生疑问时,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文章,把握核心,使学生对乐趣阅读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四、巩固提升
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一体化。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利用乐趣阅读带动写作的发展,利用写作提升乐趣阅读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读、写的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时候,作者对荆轲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将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借鉴、灵活运用到写作当中,提高写作水平。
再比如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了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首先点拨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此文表达的深意,学习作者写作的多种描写手法,用心体会作者的心境;其次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或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委婉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创作过程中应该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表达方式等。课堂经过读与写结合的一体化,达到乐趣阅读教学的巩固提升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达到学而致用的水平。同样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文章的感情基调主要是“清”、“静”、“悲凉”,但是每个学生感受可能不一样,在教学中我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能找到相关的根据,言之有理即可。还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点进行阐发,写读后感或者是另写一篇类似的文章,这样也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乐趣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由此可见,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阵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拓展性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善于解读,敢于超越,既要基于文本,又要注意旁逸斜出,由此及彼地拓展开去,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文本内容更加厚实,学生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例如:上《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前,我引导学生在大脑中搜集描写荷花的相关古诗词、句子,检验学生在课外乐趣阅读和积累的情况,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随即就有学生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优美的诗句。我还精心设计导语,即: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评价王维的诗句。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品味美的欲望,从审美角度领略课文主旨与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王维等的作品,指明课外阅读方向。
又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这篇课文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词,课堂阅读时间并不长,对此,我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毛泽东的诗词进行学习和背诵,并将诗词自学透彻。
新课改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的活动,展开“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巩固提升和拓展延伸”等“五乐趣”阅读方法,得到我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领导的充分肯定,起正能量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显东.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语文旬刊,2008(6):56—57.
[2]单云霞.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2(22):75.
[3]李国兵.试谈高中语文阅读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