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
【内容摘要】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需要更加富有人文素质的人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削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有助于培养眼界、心胸开阔,面向全球的大国工匠。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引导,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 语文 人文素质
【正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包容和认可度提升,职业教育日趋完善,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职业学校也更加注重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很多学校通过开设文、史、哲、艺术等学科的人文讲座,开展极为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月,雷锋月、板报展、学生社团等,探索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为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搭建平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由此可见,语文在人文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最有效途径之一。
一、中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是与“天文”相对,指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中职教育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初级技术人才,不同于普高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与其他教育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中职校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做事,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当前,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逐渐被社会和大众接纳,但中职语文教育仍然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部分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现象,甚至将语数外等基础课压缩到每周两节课,导致基础课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进度缓慢,不够连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现状下,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占比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是在上高中无望,迫不得已之下选择职业学校,他们普遍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学好技能就可以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进入职业学校后,大多对语数外等基础学科不够重视,他们的人文知识较为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都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他们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具体包括:一是有助于培养中职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是他们作为合格技术人才踏入社会,被社会接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据了解,用人单位选人用人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其次才是技能水平及其他因素。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弥补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短板。三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积极、乐观想上的心态,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理性对待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语文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基础上,力争引导学生将经典作品中的人物美德内化为自身的动力,努力向开模、榜样、典范看齐。
三、加强中职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中经典篇目的人文底蕴
中职语文教材多为名篇,经典深刻又富有时代精神。因此,要加强中职语文课堂的人文素养教育,就要引导学生去体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对于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感受和体验,感受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从而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比如,在讲授《把栏杆拍遍》一文时,作者梁衡花了六年时间研究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该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选取了八首辛词进行解读,将辛弃疾与岳飞、苏轼,李清照、姜夔等进行比较,从独特视角解析辛弃疾由一员武将转为爱国词人的根本原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字词,诗句等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气节及面对困难百折不回,不忘初心的人文价值,从而是学生学会思考人生价值,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坚持理想信念,追求人生的完美。
(二)阅读优秀作品,加强人文精神熏陶
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学会去理解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体悟内化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的课余时间较多,基本没有升学压力,但学生大多存在依赖智能手机打打游戏,随意浏览浏览网页,打发课余时间,阅读兴趣不够浓厚等问题,面对浩如烟海,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推荐一些更富有时代特点,内容较浅显,语言更生动有趣,更富有人情味和人文精神的文章,比如《一碗清汤荞麦面》、《亡人逸事》等这样的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并让学生在课上谈谈体会感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接受文化熏陶,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多推荐包括历史、科技、美学等各方面的优秀文学作品,以适应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通过写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由于中职校语文课时设置的问题,写作是中职语文课上涉及较少的,但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加上学生自己的思考才能成文,因此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语文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作文课时,要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心去体悟身边的真善美,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教师也可在讲评作文时,选取优秀作文,顺水推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要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的畏难情绪,如果只是讲解,诵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效果,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课前可以抽出几分钟,带着学生欣赏央视《经典咏流传》这样的优秀节目,学生在听完谱成现代流行歌曲的《琵琶行》和专家简短的点评讲解后,对文言文和诗词的畏难厌倦情绪一扫而光,教师然后再借势,结合创作背景,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心感受文中对琵琶女演奏的精彩描写,以及琵琶女、诗人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使他们在视觉、听觉感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文章深刻的美感和作者不受时代局限和封建思想观念的羁绊,平等公平对待不幸的琵琶女,加深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的理解。课上,可以穿插让学生听优秀朗读作品,让学生配乐朗读经典现代诗歌,开展讨论演讲,交流所获得的人文精神。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学科优势,要充分结合好语文人文性特点,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想道德品质、精神情感等,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富含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菊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4.05
2、袁文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