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 朱应帅
[导读] 一个人的审美,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朱应帅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思源实验学校 551800
        摘要:一个人的审美,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现在社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多面发展,这当中的“美”,对于学生以后的发现有着重要意义。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且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和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传授美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

        现在国家也大力推进小学美术进入学校课堂,我国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小学美术课程将成为小学艺术课当中的必修课。但是小学课堂当中如何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提升的审美装饰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美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传授美学知识
        在平时的课堂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打开美丽的心智,让学生在快乐的成长过程当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求知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一个对美术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美术知识的动力,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发现美的爱好,培养他们美术学科素养。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审美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二)优化美术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教师既要重视刺激的教学方法,也要舍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的绘画当中以及制作当中可以手把手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虽然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但是也要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学,从头到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动手参与并且设计自己的作品。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美学意境
        在现在这个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充分地运用到了课堂当中。以往的美术课堂都是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片,并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图片中的美,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出美术的意境,让学生能够在动画中视频中感受画面的美,学生也可以更真实的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小学生都非常具有童心,且活泼爱笑,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点,把美术教学相关的动画资料以及音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比如在学习第九课山水画时,就可以利用课件为同学展现出附近景区或者著名的山川江河美丽景色,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大千世界的美景,然后教师在旁边讲述着,让学生理解祖国大好河山当中的美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学生们也十分有兴趣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喜欢的画面。
三、把教学融入生活
        一切的艺术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当中,所有的创作都是生活中的感悟,所以也要将美的创作带入到生活当中,美术课堂的创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要想创作出美的作品,首先就要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去感悟周围环境。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认认真真去体验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也要把美术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灵感,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内容的兴趣,让他们充分了解所要绘画出的内容,吸引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老师在五年加美术课本第八课十二生肖教学当中,就可以提前让学生观察一些周围的小动物,比如兔子、老鼠、小鸡等常见的生肖动物,教师也可以准备好“实物”让学生在课堂创作的同时进行观察。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教师主要着重辅导学生一些美术技巧和创作要领,让学生全方面观察到所画事物的特点和形态,对整个身体上的各种细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小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当中,感受到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通过情感渲染培养审美能力
        一个人要想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首先需要一个美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有一个纯真善良的心灵。在小学时期的学生还非常的单纯善良,心思简单,这时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时期。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该通过一些小故事心灵鸡汤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无论在课堂当中还是课下都要这学生充满笑容,用亲切和善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脚步,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美术第六课喜怒哀乐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上一节有关感恩父母主题的课。首先就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下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画面,然后想一想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观察父母生活中的表情变化,然后再进行画画和创作,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创作上。这样学生就会有目标的创作,知道这节课的主题和绘画主题。
结束语:
        美术课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生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教师更要言传身教,实现美术学科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双赢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2](美)玛琳·加博·林德曼著.李蒙丝译《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3]李绵路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4]张道森编《中国美术欣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