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霞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马庄学区三堤小学 0560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为了适应教育发展遇到的新趋势,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不断出现,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场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学到为人处事的哲理,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意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阅读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并没有注重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1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化阅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通常按照教材将课程内容进行逐一讲解。但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既能够容纳每个学生的个体思考,又会受到群体思维的限制。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兼顾整体教学进度又给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成为目前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生活环境、情感价值都有所不同。在进行课内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联系教材文章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评读学生观点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差异,不从价值观的对错方面进行评价,而是用正确的思维观念去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只有互动的、双向交流的课堂才是真正能让学生自由发言的课堂。个性化阅读课堂的开放氛围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升思考质量,启迪学生对任何言论观点都有自己的看法认知,不随波逐流,进而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不只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信息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信息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运用到很多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比如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它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我们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建立。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看到对文章不同角度的理解,激发了他们阅读理解的潜能。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语文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们在讲台下面听,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课堂学习,也不利于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一些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教室里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展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或者带领学生们去外面参观,通过感受自然来激发他们的灵感。这样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更加认真,从而有助于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4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有大大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开展语文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在当前的阶段中,泛读和精读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泛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致浏览,了解其故事主要内容。精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意图,充分捕捉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难度。
5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动性
语文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发展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其学习的内部动能就会增强,进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6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传播与共享。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撰者选录了大量不同题材的名篇佳作,由于作者在创作中都会传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而小学生对这部分抽象复杂的内容不易理解。另外,教师受课堂时间所限,难以全面、深入展开所有内容的教学。然而,借助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就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
7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助于节省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勾画,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作为语文阅读积累。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8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学生阅读思维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需要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并在优化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增强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辅助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9对阅读成果总结分析
当阅读课堂结束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够得到人的认可与鼓励,只有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才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可定,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
结语
只有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通过拓展内容丰富课堂阅读活动,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切合实际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爱莲.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47.
[2]赵亚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河教育,2020(4):31-32.
[3]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91-92.
[4] 吕吉玲 . 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19,388(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