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建议 春小英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春小英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和拓展,同时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并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希望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春小英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水台小学  674411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和拓展,同时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并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希望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48-01

        引言
        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习惯和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学生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亟需克服的难题和挑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使课堂学习具有针对性,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高效的课前预习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且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经过长期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运用记忆方式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比如,开展《循环小数》教学时,让学生一边预习一边记忆,通过课堂提问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或难度高,可以为提炼预习提纲,向学生准确传达预习目标,而后根据教学需求布置预习任务,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难题和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目标。比如,开展《多边形面积》教学时,给学生罗列预习重点,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其关联性,简化学生的预习难度,保证课前预习顺利进行。
        二、培养良好的课本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常,数学课本内容是知识点的重要体现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课本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性格特点和年龄特性,很难做好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往往粗略浏览课本知识,没有深入理解课本文字的内涵,单纯依靠教师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影响学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的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课本知识化为自己的内在,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开展《长方形概念》教学时,课本对长方形的表述方式则是“长方形上面和下面完全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完全一样”这一词汇的概念,并且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完全一样的物品或形状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做出判断,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完全一样”的含义。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课本内容阅读,积极讨论阅读过程存在的疑问,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展,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为高效开展数学教学夯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质疑精神能否养成,直接会决定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前、课后、课内外不懂的地方勇敢地提出来,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探究出结果,或者在每节课中固定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质疑,鼓励学生不断从数学知识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还要注意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要及时且巧妙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促使学生不仅进行了质疑,还收获到了知识,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使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四、培养良好的作业检查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是重要部分,通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可以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首先学生要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检查,对模棱两可的问题特别标注,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作业质量,需要教师以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基础,布置典型的作业习题,并且传授给学生科学的作业检查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作业检查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性思维,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课后作业通常在家完成,需要教师联合家长相互配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并且将作业检查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习惯。现代教学体系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自觉完成作业和检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通过作业检查,有效降低作业错误率,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理论知识和作业的关联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必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行;对于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对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将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对此,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策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到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以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白忠利.略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2019(12):189.
[2]李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63.
[3]池平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读写算,2019(34):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