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从基础做起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李荣臻
[导读]

李荣臻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长治十三中学校  山西  长治  0475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14-01

        教师教书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要想紧跟时代脚步,我们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塑造自己。历史教师更需如此。从刚从教到成为有经验的教师到能培养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的教师,必定是经历了无数次模仿,无数次自我思考再到不断推陈创新的过程。这是一个枯燥的,需要耐心,诚心,静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项终身奉献自己,默默照亮学生的工作。所以教师行业是神圣的,是受社会认同,受人们尊重的,而要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我认为最基础的一步依然是落脚在课程,也就是如何在课程中贯彻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
        备课之余,我曾多次思考如何成就一节好课,如何课课皆优的问题。答案很多,而其中,对课堂不断地琢磨,不断地分析,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尝试始终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重要的一环,这个答案深入我心。
        首先是听课。自己要先预习,了解课程目标,重难点,疑惑点,然后带着自己的教学设想去听同课头老师的课。听课时认真去听,去记录,把优点着重标出,把自己想到的点补充在旁。课后静下心对比反思。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亮点,自己要用心领会,适合的地方可以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升。
        其次,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实录,认真观看学习,分析各种课型的特点,课堂环节衔接,重难点体现,语言艺术设计,教学特殊情况处理,教学细节的设计等,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只有有意识地学习再创新,才可能磨出一节好课。
        第三是备课。常规的备课就是备教材,备教法,备过程,备学生,备教师。但每节课的课型,内容,甚至学生状态都可能不同,所以看起来简单的五备是最灵活的,最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只有熟悉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备课,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设计重难点才可能有一节符合实际课堂的标准课。
        第四是课程反思。自己备完课后,需要静心反思。上完课后,更需要认真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得与失,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感悟力。这个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更是一个客观看待自己课程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就很容易一直走在模仿的道路上,很难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因此,课程的反思通常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使课程跃升的一个步骤。
        第五,对比课程。同一节课多看几节名师课,再回看自己的课堂实录。


比如七年级的一个内容《三国鼎立》,我总结了三种很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第一种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配合四大名著的标题,重点事件罗列引入,可以很讯速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入课堂。第二种以‘火烧赤壁’的电影片段代入,可以使学生瞬间将课堂与历史剧结合起来,第三种是曹操的生平,个性剖析及诗句引入,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我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片头曲导入课程,可以使学生的心思迅速回归课堂,在官渡之战后,赤壁之战前这部分可以通过曹操的诗句来分析曹操当时的心态,让学生分析赤壁之战爆发的原因。在分析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时候可以播放‘火烧赤壁’的片段,学生可以更清晰地得出曹操战败的原因。理解性地记忆远比死记硬背更高效,更使人愉悦。要达到这个效果是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及尝试,这个过程很辛苦。多看多学习,多比较多改进,不要觉得麻烦,也不要觉得难为情,要学会冷静地剖析自身课堂,不断反思,不断改良,这样我们的教学能力就可以逐渐提升。这个过程时间是漫长的,效果是逐步产生的,只有沉下心投入教育,才不会觉得时间漫长,才会得到自己满意,学生认同的课程。
        以上我所提到的都是侧重自身努力,提高的主观方面,而一节课的成功,不仅仅靠老师个人,更需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它必须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边配合才能完成。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与学双方,而影响这个质量水平的一条无形却又有力的杠杆就是情感因素。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走上快车道。
        最后,是育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不仅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更重要的还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正确的历史观,道德观的塑造。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此前提下教育学生,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其次,尊重学生。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就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没有尊重,教育就难以深入人心,取得应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学生。教师应该更容易理解做学生的苦衷,因为我们也曾有过那段纯真而渴望的年代,让每一颗心灵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对教育最大的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一路扶持,只有经过老师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科学知识,掌握生存发展的能力,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教师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称号代表着无怨无悔的付出和严谨负责的态度。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的,而我们对其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教师道德高尚,学生自然品行端正。教师严于律己,学生自然谨言慎行。
        因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重在基础。重在课程,重在自身。教师的教育既要注重传道授业,也要注重三观塑造。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用专业的知识培养学生。我们要在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