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理读图技巧,多角度训练学生读图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罗燕
[导读] 在地理课程中,地图被人们称之为“第二语言”,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有当学生具备读图能力,才能在摆脱教师的前提下自主学习,使得地理学习的效果不断的加强。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关注,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地理是学生们在初中时期所学习的新型课程,在初中的地理教材当中,有很多地图作为教学辅助,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对地理课程的理解。

罗燕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445000
【摘要】在地理课程中,地图被人们称之为“第二语言”,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有当学生具备读图能力,才能在摆脱教师的前提下自主学习,使得地理学习的效果不断的加强。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关注,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地理是学生们在初中时期所学习的新型课程,在初中的地理教材当中,有很多地图作为教学辅助,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对地理课程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16-01

        在学生的地理学习中,读图是学科的特色,假如没有读图就无法称之为地理学科。在课程中,地理和地图是始终相伴的,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让学习成效一举数得。因此,教师也应该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路径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效一举数得。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而现阶段,大部分中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差,许多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看地图,无法形成地图概念,因而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
        一、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程序
        地理读图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不仅要促使学生对于地理语言以及示意图进行充分了解,而且教师要促使学生了解读图相关步骤,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读图习惯,学生面对地图过程中,往往能够读懂一些基本信息,但是却无法组织语言表达图表中重点内容,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了解读图方法以及读图程序,读图具有一定技巧性以及顺序性,不同内容地图在进行读图过程中,顺序及方法不会相同,所以,教师重要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可以熟悉读图步骤以及读图的规律,同时促使学生掌握读图基础性方法,提升学生读图效率以及读图质量。另外,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同图表,例如,南北半球地图、东西半球地图等等,以上图表都存在差异性,教师要促使学生能力准确识别图表信息,采取不同方式对图表进行讲解,另外,教师要促使学生关注降水分布和地形之间联系性。另外,要应当促使学生对于地图语言进行充分了解,例如,经纬度方向,比例尺等方面内容。学生对基础地理语言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逐步提升读图难度,讲解一些有关于地理示意图方面知识,例如降水量、气温变化等等都可以通过曲线图、直线图或者柱状图等表达出来,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图表的读图技巧,促使学生了解读图程序以及步骤,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读图习惯。
        二、借助教材中的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
        大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到地图过程之中往往会充满好奇心,但是这个阶段学生大多还没有用图以及读图方面思想意识,往往只是会对地图产生各种疑问,例如,教材中存在多种类型地图,主要包括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等等,学生都会产生疑问,但是,学生还是没有充分意识到图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学生做地理题目过程当中,往往只是凭自己想象,没有意识到利用地图进行题目解答,这就是目前学生读图意识不够强烈重要表现,所以这样情况之下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必要启发和诱导,激发学生读图意识以及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图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加强地图学习,同时提升自身读图能力以及读图素养。
        三、授人以渔,根据图例类型因材施教,强化读图技巧引导
        读图的方式包含有多种,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读图的方法。


根据地图内容与读图的目的,采用合适的读图方式,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地图中的内容。其中,读图的方式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项。一是形状观察法。这种方式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中图形的轮廓与形状,标记好地图的特征,根据地图的形状特点来记住图形。例如,黄河的干流形状像是汉字的几字;意大利的轮廓像长筒靴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二是重点突破法。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地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所在,以这些内容为切入点来进行读图与析图。三是对比归纳法。对于某些相似性较强的统计图,如曲线图、折线图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图形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对这些统计图的内容进行比较,以对比的方式来了解图形之间的差异与特点,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的统计图。四是点、线、面结合法。对于部分较大的地图,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读图。例如,点可以当做城市、港口、矿产地等;线可以作为山脉、河流、铁路等;面则可以当做国家、自然带、省份等;以具体到整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图中的内容。五是暗示地图填注法。这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暗示地图上填注城市、山脉、河流、铁路与矿产等名称,以填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地图中的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地图中的地理分布情况,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六是简图绘制法。这种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行绘制地图。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绘制地图简图,学生通过亲手绘制地图的方式,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四、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图表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学生明确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阐释、补充和说明。人教新版初中地理教材、配套图册中图表丰富、结构新颖,按图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地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地理漫画等, 它们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大图标的使用频率,引导学生识图、用图.突破重点、解析难点等,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理图表, 并对地理图表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地理图表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图表清晰易懂、形象直观,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巩固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教学和复习时我们必须经常翻阅地图,如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等。对一些重点区域的位置及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要进行强化记忆,这是判读各种区域图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从命题来看,已经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格局,地理部分图表的数量较大,以地图为背景切入,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从图的考查内容来看,可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知识;从图的考查形式来看,有选择型试题、填充型试题、绘图型试题和简答试题。尤其是出现陌生、复杂、冷僻的图时,学生的错误率和失分率往往较高。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对提高学生地理成绩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关键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当中要促使学生掌握地图读图技巧以及程序,同时提升学生读图能力,进而促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促使学生能够快速从地图中找出关键性信息,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开展读图活动、融入情境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熟悉读图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借助于教材之中的地图等等,进而提升学生地理成绩以及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保省.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中国教师,2018(S1):81.
[2]巴珍.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西藏科技,2018(06):40-43.
[3]马秀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浅探[J].青海教育,2018(03):47.
[4]张忠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N]. 发展导报,2016-07-01(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