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李秀斌
[导读] 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具有思维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足,课堂教学质量将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李秀斌    利川市建南民族初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412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具有思维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足,课堂教学质量将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结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15-01

        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突出教学主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受到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数学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全面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的探索、发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巧妙的将其融入到实际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全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进一步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指导。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些说游戏当中的线段与点坐标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趣味性的场景问题,“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跳大绳子,当绳子到达最高处时,可以看作是一条抛物线,而正在甩绳子的甲乙两个同学拿着绳子得手间距为4米,绳子距地面的距离为一米,跟同学站在甲同学的一米处,而丁同学在那家同学都2.5米处。甲乙甩的绳子达到最高处时刚好能够通过二人的头顶,而丙同学的净身高是1.5米。综合上述信息,是否能够知道丁同学的身高呢?”。在学生了解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的借助教师以及同学的力量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科学创建教学情景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师需要在互联网络上搜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相关资料,将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态化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当中所呈现的场景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进行“图形在坐标系当中的平移”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概念有初步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生活当中存在的图形平移的现象,如,“商场里的手扶电梯上的人”、“传送带上的方形商品盒子”。学生在对情景当中的现象进行观察之后就能够知道知道图形的一个点平移之后其他的点也会随之做出相应的移动。


然后教师在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平面坐标系,并向学生动态化的展示四边形ABCD当中的A(-2,-3)点向右平移6个单位之后得出的图像得A点坐标变化,或者向其他方向平移之后读出图像的A点坐标,学生对实际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总结之后就能够掌握平移的规律和特点。
        三、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式教学
        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往往很难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此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探究式课堂当中进行有效的营销组合的学习模式。首先,科学合理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次递进的进行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探究和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充分的考虑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成绩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之后,将10-15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小组,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相关的探究和实践。如,“已知三角形的夹角与两边,请利用相关工具制作三角形”,学生可以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进行方法的讨论和探究,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三角形制作的过程和成果。然后教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画出三角形并将其裁剪下来,让小组同学将三角形叠起来看一看是否所有的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通过实验和探究之后能够发现所有的三角形几乎一致,因此,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就可以推导出“如两个三角形对应的夹角以及两边相等,则该三角形一定全等”。
        四、留出充足思考时间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学的侧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探究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过多地介入他们的学习,应当留给他们自主思考的时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教学当中的角色。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有一个水池,水池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将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当问题提出来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有已知条件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方程,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那么芦苇的高度就为(x+1)尺,由题目可知将芦苇的顶点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那么在三角形当中芦苇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斜边,水池的深度以及芦苇所在位置到水池边的长度为直角边,那么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x2+(10/2)2=(x+1)2。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寻找方程当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个等式,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和探究来完成这道题目,进而提升他们数学学习水平。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自己想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课堂上可以调动教学气氛,不断加强自己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邱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郭威.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6(49):72-73.
[3]沈月萍.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发现之旅”[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8):101.
[4]胡小燕.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