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与现代相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支德儒
[导读]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必须继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新生代学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纵观各个学科,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可以使小学语文课程更具内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

支德儒    亳州学院实验小学
【摘要】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必须继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新生代学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纵观各个学科,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可以使小学语文课程更具内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就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09-01

        引言: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对名著、古诗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知识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全球信息化革命带来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西方外来文化侵入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产生矛盾,不利于我国小学生健康成长,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多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历代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世间万物形成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新华网提到:我们应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增加传统文化在中考、高考等科目的比例,逐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这项要求表明,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能够以帮助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极大地开阔了儿童的文化视野,扩展了儿童的知识眼界,对于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实际上,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伴随着每一个种儿女的一生。目前,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不断地提高。小学阶段,教师有效展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第认识自然、融入社会,规划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语文教学价值。对小学生来说,传统文化能给他们的一生带来清晰的指引,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健康、积极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汉语的发展。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学术的内容,它更是民族的精神表达,是一个国家的信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进行道德判断,法制建设,人文习俗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据调查发现,在基础教育中,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展开,没有将传统文化真正纳入课程体系,语文教学价值不高。因此,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让小学生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促进其良好文化素养形成。



        三、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汉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文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使学生从小积累汉字。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汉字展开教学是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除学习汉字的读音、写法和遣词造句外,还应注重对汉字的笔画教学,在今天这个提笔忘字的信息时代,推广这方面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字如其人”,汉字书写是否工整代表着个人形象,让学生从小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有利于其将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引进书法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练字时期,如,在高年级进行书法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我国书法大家的毛笔字,让他们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汉字审美能力。
        (二)展开经典诵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它是民族文化历史的基础内容,是民族思想、民俗民风的源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展开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自古中华民族文学作品就有重视音韵的传统,大多数文学经典适合诵读,学生有效展开经典动速,不但能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能体会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文学经典传承久远、内容丰富,教师应该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简明扼要地安排阅读内容。
        (三)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要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诗词歌赋、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这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兴趣,还要适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的各种文化活动。班级都有自己的展示栏,可供学生扩展学西,展示栏是学生平时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如果有条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在展示栏中引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文、绘画、书法等作品,让学生之间有效对交换自己的优秀作品,促进教学或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学生有效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总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必然要求。要想小学生能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就必须借助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不断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为小学生创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促进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 刘玉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亚太教育, 2015 (21) :32-32.
[2] 许秀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教学, 2015 (5) :41-41.
[3] 马学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 (22) :036-036.
[4] 赵玉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 2017 (11) :29-29.
[5] 路生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 2017 (7) :8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