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洪晓萍
[导读] 素质教育从实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洪晓萍
        安徽省桐城市江淮工业学校  231400
        素质教育从实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但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有更大更多的困难。从适应发展的可能看,每一个人都是有潜能的,也都渴望成功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亦是如此。学校的责任在于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机制,帮助他们实现理想——找到比较满意的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成为能开发自身潜能在某方面能实现价值获得成功的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一、中职学生要拥有良好职业道德
        “百行德为首”。道德就其实质来说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要求。社会离不开道德,人生更离不开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多年来,我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的本质。这是职业学校学生从业基本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在抓学生文化课、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的同时,利用班会、校会大力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并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好人好事活动,到敬老院送温暖活动,在社会上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使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把集体主义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国家    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为此,我们开展个人服从班级、班级服从学校、学校服从社会大讨论。还选择有关典型事例让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班规班纪、校规纪律、《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步形成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观点。
        3、加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教育。爱岗敬业是职业行为准则之首。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就是乐业、勤业、精业,这也是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我校在抓爱岗敬业教育时,把勤奋、乐业作为校训的主要内容感染学生,请爱岗敬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说法。同时要求学生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严以律己、服务群众、谦虚谨慎、奉献社会等传统美德为立身准则,既要有团结精神和协作意识,又要有坚持正义、反对谬误和抵制不正之风的勇气,还要有勇于挑战、敢于拼搏、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性格,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二、中职学生要具备必要文化知识
        开设文化课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之一。只有“学得会、用得上”的文化课,才是有实效的文化课。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必须正视入学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突出主体性的教学思想,实事求是地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真正发挥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的作用。
        1、要努力推进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式、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整合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嵌入式、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式”的课程改革目标。

文化课教学内容“逆向思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逆向思维”,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是现代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理念。
        2、在教学方式上,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遵循“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原则,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实现任务和知识的关联,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倡导实施愉快式教学、模拟应用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引导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尽量用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和教学行政班级的组织方式,积极倡导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同时,要改变以学科来划分教师的组织方式,在教学管理上,要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要加强对理论教学实施过程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学科教研组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在认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必备的文化知识与学科技能,将联系行业实际的事例、问题作为补充教材或教学案例,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讲义。
        三、中职学生应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能满足社会、企业在不同时期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1、职业学校要加大实训的投入力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空间和机会。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尽一切可能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掌握相当的技能,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目前绝大多数公立职校,政府投入力度相对较弱,单靠学生的收费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也因此而影响了职校生就业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上岗”。问题归问题,但不断加强和提高完善学生实训条件,它应是职校发展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2、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力量,不断拓展学生的实习空间。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安排每班每学期到实训工厂实训5—6个星期,具体练习电工、钳工、车工、数控车床工、汽修的基本操作:如电路的连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故障的排除、汽车修理与维护、钳工、车工、数控车床的操作等等,并将所有操作能力的考核也列入考试之中,期间还组织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技能竞赛,展示职业的风采,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会具有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从而达到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高学生“手勤”、“技高”素质的目的。
         3、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训能力,开设技能指导课。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如果只局限于学校和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让学生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和技能。所以我认为,对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每年都要送到相关院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始终掌握该领域先进技术,成为我们职校也是企业所需的技术尖端人才。多年来的强化技能培训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畅通就业渠道,改善招生形势,提高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影响,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总之,推进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它必将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推进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将成为中职教育不断迈向未来的动力源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