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高素娥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高素娥
        北方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也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这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发展恰好相吻合。 大学体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技能提升的同时,使其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强化,是教师需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高校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对新课程改革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治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如果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挂念,以核心素养视域去审视现代教学,开展新型的教学策略,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思考教学的变革之法,提升教学的宏观性,进而为学生的能力强化和核心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课前做好教学设计
        高校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想要有效的将这些元素落实到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设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教学的主体,对教学进程有着较强的干涉,学生在被动认知当中,缺少自我探索的过程。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求教师扭转这一课堂模式,将学生作为新课改中的关键点,让学生通过掌握体育运动,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学生不仅要获得能力的提升,还要完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强化。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应当将某一项目的体育活动、运动技能、以及运动给学生带来的转变,设立为教学的关键,通过一定的策略优化来让学生感知到体育运动的益处,进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篮球”为主题的运动当中,教师可以首先解释篮球的起源,让学生明白发明篮球的意义,然后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讲解篮球的发展史,让学生明白篮球从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逐渐的演变为一项可以展现团队合作风貌、强化人际关系、塑造团队精神、传承体育文化的运动,进而通过集体训练来塑造学生的这种观念,把体育教学从行为教学转变为思维教学,让学生的观念在运动当中得到改观和培养。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这些
教学设计,能够方便其在教学当中更加高效的执行教学设计,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并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课中实施优化设计
        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体育为学生带来的思维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提升和能力强化,导致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总是被动的模仿教师动作,教学模式也是一成不变,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的兴趣逐渐淡化,使得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比赛、情景化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多角度提升体育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如开展田径运动项目,传统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阶段性训练,通过折返跑、长跑等来训练学生的耐力,这种训练往往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不利于成绩的提高。教师不妨转变形式,通过接力赛、游戏比赛的形式来提升自身的跑步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3-5人一个小组,通过分组竞赛来决出优胜者,然后再进行决赛。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是,这种方法依旧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不同的是,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学生将会更加投入的完成自我训练,并且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再如,武术教学中,通过武术文化的讲解和明星效应,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习武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武德”,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体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体育文化方面特有的作用。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不能因为教学中出现错误就中断,但是如果对出现的不足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出现错误的一方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学生,这些教学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也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因此,教师在开展反思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首先,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课程讲述、示范动作和放松运动等,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训练效果作为参照,思考自己教学的当中存在不足的情况。其次,以学生为角度进行反思,在课堂当中,学生能否完成任务、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在训练过程中对于技能的掌握度、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的反思参照。通过对这些课堂信息进行筛选,教师能够在后续的教学当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这对塑造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巨大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综合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当中敢于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为良好的体验,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扈帅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25-126.
        [2] 李玉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7):122-123.
        [3] 谭分全.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2(12):21--22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一般科研项目(2020年度)项目编号:2020XYSTY02
作者简介:高素娥(197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