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体育中武术教学的有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牛渐涛
[导读] 随着我国全民体育热潮的兴起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教育的不断推
        牛渐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五小学  839000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体育热潮的兴起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面貌,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和热议。同时人们对孩子的全方位素质提升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武术作为一项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有些小学直接将武术教学作为拓展体育课程贯穿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当前小学武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够完善正处于探索完善的教育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小学武术教学为对象,通过探索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注意事项、武术教学的有效教法两方面研究,希望能够丰富小学武术教学的理论资源,从而实现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积极性教育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背景下,推动传统武术有序地向体育课程广度及深度发展与整合,逐步成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新兴体育项目。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完善时期,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心理正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初步时期。有效将武术教学融合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素质提升有着极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本文将基于小学阶段武术教学为主题,通过两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对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教育助力。
        一、小学体育中武术教学的注意事项
        1.小学体育中武术教学以赏识教育为主
        教学的有效是建立师生双边良好的互动基础上,教与学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但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自身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所以在武术教学中应该将赏识教育贯穿课程的始终。只有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才能备受鼓舞的主动性参与教育活动,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观,也有效抓住小学生爱表现的学习特点,从而助力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顺利开展。同时,赏识教育的不断贯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长久以往,当学生从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那么体育课堂中的武术教学将会更加容易产生双赢教学。
        2.小学体育中武术教学以将课程内容提前讲解和示范引导
        武术教学的动作要求、动作作用及难易度应该提前讲解,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武术的动作要领,推动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理论知识传递中教师应该应用应用趣味性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心,这样不仅利于武术教学实践训练的顺利开展,也更好地推动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都乐于模仿,那么在课程内容讲解时教师应该做出示范性引导动作,推动学生在教师语言阐述和动作示范过程中,形象化认识到武术知识的动作要领及作用,也有效弱化武术理论知识实教带来的枯燥性,从而为事半功倍的教学实现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3.小学体育中武术教学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教与学的高效性、质量性保证主要在于师生的良好互动,只有在师生频繁的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学生学习的程度性,从而帮助教师有效调整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在武术动作教学完成后,应该对学生的掌握武术动作的程度进行检验和提问,即在观察学生练习武术动作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学生易犯错的动作,并且给予及时的指导或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再一次的示范演示,从而避免该学生的错误练习和预防其他学生发生同样的问题。其次,小学生学习不持久和学习注意力容易被其他课外事物所吸引,这是小学生普遍的客观学习短板,故此在小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武术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喜好和兴趣为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只有推动学生体验到武术运动乐趣,武术教学才能真正找到有效教学的支撑点,从而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教育和小学体育终身体育意识的奠基教育得到长足性、健康化的发展。


        二、小学体育中武术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成长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优化其教学方法,除了应用示范、赏识、纠正的教学方法外,应该综合性应用启发式、情境式、探索式、分组式的多种教学形式,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和激发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积极性。
        1.启发式教法
        在教学武术动作的形态、发力技巧和运行路线时,应当合理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武术手型”时根据不同的手型引入步型进行组合,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在教学拳法时可以组合成马步冲拳、马步驾拳、马步冲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应该融合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再如,在教学虎爪、龙爪手等动作时,可以启发学生模仿其动物的动作,引导学生创造更多的武术动作,这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完成武术动作的教学。
        2.情境教学法
        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转变的初步时期,学生对形象化的事物更加具有探索、好奇的欲望。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融合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获取武术知识,这样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格斗情境模拟场景,如,在练习弓步冲拳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位学生代表,教师开始做弓步冲拳的动作去攻击学生,学生则配合教师模拟受到攻击后的后仰动作。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提升武术教学的趣味性,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模仿心理,促使学生切实了解相关武术真正的作用性。其次,教师为全体学生划分不同的两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并且训练完毕后开展各小组的演习竞赛。这里是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和提升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以此推动各小组开展积极性的武术练习。同时,在各小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游走不同小组中间,第一是预防不同小组学生操作不规范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二是及时发现个别小组产生“假戏真做”的可能,消除模拟演带来真正的打架。在情境教学的演练下和小组模式的训练下,能够更好地推动武术训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对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化教育培养。
        3.探索式教法
        小学武术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高,那么武术教学效果将会越好。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武术知识,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探索式教法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理论支撑。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的使用探索式教法,如,合理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某一个武术问题或一个武术动作组合,甚至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武术套路的编排上,这样则能够充分发挥探索教法的真正作用。再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武术创意大赛,先为学生分成不同的武术兴趣小组,各小组根据小组商讨的研究方向,去编排、去探索、去创作武术套路,教师也为比赛设定适当的奖项。这样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武术兴趣、心智健全的培养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性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武术项目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和彰显了中华民族传承特色。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合武术教学,不仅具有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内涵,也有塑造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推动作用。所以在武术教学中不仅要立足学生的视角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更要创造学生乐学、想学、享学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武术教学彻底贯穿小学体育课程体系,从而对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建华.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华武术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8,7(24):46-47.
        [2]贺锁平.简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化设计理念[J].青少年体育,2018(09):67-68+75.
        [3]姚玉琴.关于小学武术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讨论[J].华夏教师,2018(24):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