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旭
江西省瑞金市瑞金第二中学 342500
摘要:效率是如今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被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状态,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要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从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知识的积极性,达到优化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当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但很多教师因为它属于文科范畴,便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长期让学生对历史重点进行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便使学生厌倦了这种学习状态,最终导致了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懂得以优质的教学策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于课堂实践活动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历史学习水平的进步。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直观画面呈现历史情境
在传统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许多历史知识只能让学生进行想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在科技化的教育环境中创设直观画面已非难事。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懂得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画面呈现历史情境,使学生在直观画面下感受历史,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历史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现了近代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画面,进而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图》,引导学生做了分析,由此开启了新课教学。然后,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外交风云》的部分视频,使学生了解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内容,整理了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直观画面呈现历史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学习内容,切实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提出优质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应该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而传统时期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僵局。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以活跃的思维经历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提问道:“从1937到1945,你们最先得到历史信息是什么?”于是很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出了课题。然后,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使学生了解了日本发动战争的背景因素。之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与学生共同分析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最后,我和学生共同归纳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提出优质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分析这段历史,使学生理解并认识了日本侵华的必然性与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实现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学生地位
受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并不陌生,并经常将其应用在课堂上以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不能再有传统教学时期以己为课堂中心的错误教学思想,而是要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完成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任务。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节时,首先,我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后,合作思考欧洲要走向一体化的原因。从而由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导入了课题。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了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之后,我派不同的小组代表将学习内容进行了叙述,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了合理评价。最后,我以总结性的语言使学生懂得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进而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了解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完成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系列优质的教育理念。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有学习的态度,争取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设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充分实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敬文.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72.
[2]陈立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