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有效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姜国华
[导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姜国华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浐灞丝路学校710000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班级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育多方面的培养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本文从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班级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积极与家长沟通、确定班级目标六个方面阐述班级管理的方向,更多的是呼吁班主任作为孩子的朋友、作为孩子的心理引导者,尊重孩子、发展孩子的个性,释放孩子的天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班级管理    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班主任是慈母、严父、朋友等多个角色的结合体,它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暇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研究让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便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
        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倾诉而教师耐心聆听,这本是就是有效的心灵引导。教育者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会更耐心地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二、班级管理方式的多样化。谈心,是班主任解决学生问题最好的方式,通过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慢慢地相信老师,愿意把自己的开心、不开心告诉老师。当学生不愿意说出来 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心灵沟通本,作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这也是解决问题很好一个方式,有时候有些话难以启齿,可以通过文字传达。这样不仅帮助同学锻炼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又拉近老师和同学的距离。班级管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有序的集体,班级的制度的建立、班级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学生们的参与。让我们老师把班级一切都由同学参与决定,如班规,但又不任其胡闹,要有一定规矩;惩罚方法也是同学想的,这样让学生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理书。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引导学生乐于并善于自己管理教育自己。让学生懂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首先是面对自己的心灵,自己是自己的审判官。如果做错了一件事,首先想到的是对不起自己,要让学生养成“一日三省吾身”,随时自己批评自己、自己鼓励自己的习惯。
        四、研究学生的心理;
        小学阶段,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不成熟的时期,有些问题处理不当,对孩子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应格外注意。
        五、积极与家长沟通
        孩子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必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同家长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渠道,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对症下药,为每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六、确定班级目标
        目标,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只有目标明确,全班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才能激发班级的内驱力。平时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围绕目标开展活动。比如:主题可以是“团结”“感恩”“珍惜”……通过这样的活动主题,让学生感受身边中的诸多优良品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润物已无声中,使班级形成一个正面向上的班集体。
    总之,在班主任具体工作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情”、“理”并举,“严”、“宽”同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小明辨是非,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多摸索、多探讨、多思考;并且怀着一颗关爱、平等对待学生的心态,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我是这样做班主任[M].漓江出版社,2015年.
        [2]江钻好.浅析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1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