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小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张小军
[导读]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质量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
        张小军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南坡小学    721004
        摘要: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质量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体验,当学校的教育管理质量较好时,学生也会主动地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积极地参与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乐于成为学校的一份子。所以,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我们应当主动地从德育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家校管理等多个层面出发,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小学;系列活动;安全管理
        有人说如果将学校比作是跑道,那么校长就是这个跑道上的领跑者,校长跑的快慢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走向,因此,校长既是参与者,也是领路人。所以,在开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时,校长也应当以身作则,主动地探索出更多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措施,以便在不断实践中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指引着学校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一、展开系列活动,做好德育管理
        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提出后,学校在关注学生知识建构水平之余,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关注,期望学生能够形成高品质、综合性的人才。然而,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说,道德品质的内容相对抽象,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展开多样化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使得学生逐步强化对道德素养的认识效果,实现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
        例如,在对学生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学校就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创建,促进学生做好德育管理。首先,学校可以创建以“无私奉献”为主题的德育主题,让教师在班级中对学生讲解与无私奉献有关的内容,促使学生从理论层面出发对无私奉献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其次,学校可以对学校的文化栏进行装扮,张贴有关无私奉献的小知识,引导学生在充斥无私奉献内容的氛围下吸取养分,提高自身对无私奉献内容的感知效果。之后,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指向无私奉献内容的电影,使得学生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无私奉献的具体言行,从而促进学生无私奉献精神的内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可以看出,学校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无私奉献等道德品质的认识,促使学生在认真理解,强化认知中增强学习的实效,真正地完成对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的内化。
        二、结合后勤部门,做好安全管理
        在学校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所以,学校应当联合后勤部门,做好校园当中各项设施的安全性检查和的防护,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学校应当与后勤部门联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消防方面进行检查。学校应当要求后勤部门定期地对的校园中的消防栓、消防警报等内容进行检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危险时,因为消防设备的老化,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第二,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性的检查。后勤部门应该对进出校园的车辆进行登记和检查,排除不明车辆和人员进出校园的可能,防止校外的车辆进入校园对学生带来伤害,使得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第三,对学校当中的娱乐设施进行安全性的检查。娱乐性的设施既是学生消耗课间时间的工具,也是学生锻炼体能的材料,对娱乐设施进行安全性的检查,能够防止学生在玩乐时出现螺丝松动等情况,让学生发生摔伤等问题;第四,应当对学校的电路进行定期的安全排查,降低意外漏电的几率。第五,应当对学校的门窗进行检查,并添加防护栏,避免学生的意外跌落等。
        由此看见,当学校与后勤部门关注安全性的问题,能够真正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得学生在安全性有保障的环境下,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密切家校联系,做好全面管理
        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从来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家庭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学校也应当主动地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以便形成家校共育的结构,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教育管理。然而,在以往进行家校共育体系的创建时,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得家校共育结构的形成速度缓慢,而现代通讯资源的快速发展,让学校可以利用即时通讯技术,与家长进行线上、线下两种交流,从而真正地促进家校共育模式的搭建。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进行线下交流,使得家长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理解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使得家长可以与学校站在同一位置,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之后,学校可以利用即时通讯技术搭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并基于网络交流的方式,向家长渗透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以便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系统管理下健康、全面、综合地成长。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是学校应当担负的责任,然而,真正地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却不是在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所以,在未来展开学校的教育指导工作中,教育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从本校的特点出发,继续创建更多的教育管理措施,以便在不断更新管理策略中,真正地提高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庆林,曹君.小学校长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117.
        [2]赵阳.小学校长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